约7010字。
[中复说文系列稿件]
话题作文“名与实”8篇优秀范文 北京新一中 陈中复 原创
内容预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名与实的关系上,孔子很重视“名”,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而《吕览》认为事物的价值在其“实”,所谓“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果,不期乎骥骜”。宋代的王安石则说:“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生活中,名与实的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也启迪着我们。请以“名与实”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范文1
霜•名•实
“实”是快剑,“名”是干将莫邪;
“实”是骏马,“名”便是汗血宝马;
“实”是佳酿,“名”便是新丰美酒……
“名”与“实”,孰重孰轻?他,一直在思考。
——名,源于“实”,胜于“实”,故爱名。
1922年,他已经很有名了。
23年前的那个冬天,寒霜满地,他,降生在江苏常州,得名为“霜”。 霜长在一个破落的士绅家庭,饱读圣贤书。幼时,常爱诵读:“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霜是文人,即使爱名,他也深知:先要落实,落到“实”处!
家境日衰,泪别吴越,漂泊湘楚,旅居齐鲁——燕赵,使他求索的开始。
红楼北大,热血沸腾。读马恩书,学俄法语;烧赵家楼,展五四旗。北平,留下他坚实的足迹。
北访苏俄,途闻《国际歌》,慷慨激昂,译词传谱。霜,不似其名,真有一颗火热的心。实干的实干,霜之名,悄然登上文坛。
他坦然,欣然,其名非虚。
——实,隐于名,淡于名,故爱实。
1928年,他的名气更大了。
六年前,他秘密加入中共,在上海,登大学讲台,传共产真理;走厂矿,播红色火种;坐书斋,译普罗雄文,沪上留下坚实的足迹。
他,求实,一如既往。然轻浮之人,只闻其名,只赞其名,不知其实。
1927的血雨腥风中,他和李维汉主持八七会议。不久,霜,成为中共总负责人。
霜是文人,何须隐名,但革命,需要牺牲。
霜之名,无影无踪,求实,他一贯的法宝。
名,我所欲也;实,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名而取实也,他坦然,欣然,其实非虚。
——名与实皆重,实举名,名证实。
1935年,霜,大大的出名了。
八年前的热血,换来的是“左倾错误”。霜责无旁贷,痛心,调离中央,与“左联”奋战。
浮躁的文坛需要实干,霜,左手译华章,右手写杂文;文如照妖镜,人似不倒松,其实愈深,其名愈彰。苍生展笑颜,妖邪目眦裂。
后来,他来到中央苏区。长征出发,他,被留下了,那段时间他完全忘却已名,教课印书,写剧本,瑞金,留下他坚实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