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8020字。
南县四中2006届高三5月模拟试卷 语文
命题:刘永峰 蔡莉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时间:2006年5月28日 上午9:00—11:30。)
第Ⅰ卷 (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蹩进 干瘪 撇开 校园一瞥 B.饱绽 银锭 靛蓝 荷花淀
C.屯兵 迟钝 打盹 囤积居奇 D.屋檐 赡养 瞻仰 蟾宫折桂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黯淡 才高八斗 轻手捏脚 不费吹灰之力
B.赝品 自惭形秽 莫名其妙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端祥 面面相觑 恬退隐忍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帐簿 惊滔骇浪 冠冕堂皇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3.依次填入下列各旬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近,一权威网站发布消息,称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 。
②什么叫魅力?我没有去查字典。按照我想当然的理解,在当下的语言环境中,它和“吸引力”一词大概是同义词。或许你会反对我这样解释,但你如果去看一看现代作家们对这一词的使用,或者去网上浏览一下,就知道这样解释无可厚非,尽管这样解释是不对的。 。
③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与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有关的教育活动, 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 媒体 无可非议 只有/才 B.媒介 无可厚非 只有/才
C.整合 无可厚非 只要/就 D. 媒体 无可非议 只要/就
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着眼于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实现了繁荣经济、活跃经济、拉动经济的初衷。
B.今天,团中央青工部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青年职工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
C.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鲍遂献透露,应对公民起名中越来越多的冷僻字和重名等问题,公安部正在研究起草《姓名条例》,以立法手段来解决身份证制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D.周人创造了农业文明在《诗经》中有大量篇幅记载和表现,有的是春夏之际向祈福或秋天之际答谢神灵的乐歌,有的直接反映了生产生活的场面。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和谐社会”提出的意义
《左传•襄公》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20世纪80年代,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改称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2002年中国共产党发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号召,2003年又提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如今倡导的“和谐社会”,其中的“和谐”二字不只是指社会的一种状态,更重要的是:提示人们从和谐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