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22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3/28 20:16: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080字。

  【考试时间:3月28日9∶00-11:30】
  昆明市2022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詈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都是其心智与脑力延展、肢体与体力解放的过程。在技术革命的冲击之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次又一次被科技赋强与重塑。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我们塑造了工具,此后工具又塑造了我们。”而数字化时代,人的本性会发生何种变化?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人们以“血肉之躯”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生物人”的存在形式成为千百年来人类认知中的唯一形式。进入数字化时代,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一系列信息科技纵深发展,在地球的一个角落实施操纵,就可能通过数
  据联接同时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产生后果。并且数字化越普及,数字力量能影响的领域就越多
  个人面对的与数字化及个人身份有关的挑战就越多,于是,有学者开始审视信息科技对人的
  本体论与认识论观念的冲击。技术哲学大师唐??依德教授曾在《技术中的身体》中明确提出:“在信息技术维度下,人的存在形态并非传统的'生物人’,而是具有'数字属性’的'信息人’。”
  从存在形态来看,在数字空间中具有“数字属性”的“信息人”主要以静态与动态两种形式出现,静态的“信息人”是生物人在数字空间中的映射,属于一种信息身份,具言之自出生时起至死亡时止,除了在物理空间中存在一个“生物人”之外,在虚拟空间数据库中的个人信息也在不断累积,直至形成一个虚拟世界的“信息人”。这种静态的“信息人”有助于其他网民了解与辨识特定的生物人。例如针对近年来频发的证明“我是我”等一系列问题,部分地区施行了“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模式,以虚拟空间中的“信息人”来证明生物人的身份。此外,近年来出现的“大数据画像”,即利用大数据分析特定的目标人物在数字社会中各种行为,对其外貌、爱好、性格、习性等各种特征进行汇总画像,也属于静态“信息人”的直接表现形式。
  而动态的“信息人”则是静态“信息人”的升级,属于具有“数字属性”的社会人。当人们不再满足于将生物信息映射在数字社会中,而是要在数字社会中进行沟通交流、买进卖出、生产生活等一系列社会活动,于是便出现了动态的“信息人”。所谓动态的“信息人”。也就是线下生物人利用信息技术,操纵静态“信息人”实施一系列社会行为。动态的“信息人”最大的特点在于会产生合法或违法、盈利或亏损、道德或不道德等一系列结果,对物理社会中的生物人产生影响,这是仅具备身份属性的静态“信息人”无法做到的。并且由于数字社会的有痕化特征,各种行为更容易记录量化,例如在司法解释中规定网络诽谤转发 500次,点赞5000次“积量构罪”的标准。因此,动态“信息人”与静态“信息人”的区别在于能否实施行为与产生社会后果。
  当人们以“信息人”的身份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时,正如吉登斯以“脱域化”形容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那样,数字化生存使得人们的生活跳出了物理场域,打破了地域、领域以及族阙的界限,数据和信息也逐渐变成了每个人不可分割的构成性要素,表达与建构着人的自然本性、社会角色与个性特征,人类的存在形式获得了全新的“数字属性”。
  (摘编自龚向和《人的“数字属性”及其法律保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技术革命使人自身获得极大解放,科技重塑了生产生活方式。
  B.在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前,“生物人”一直是人类认知中自身存在的唯一形式。
  C.随着互联网等信息科技纵深发展,数字化越来越普及,其影响的领域就越来越广。
  D.静态“信息人”既有助于辨识特定生物人的身份,也能对其性格、习性进行汇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引起下文,在论述科技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人的本性会发生何种变化的问题。
  B、文章论述“信息人”的两种存在形态时,既有理论上的阐释,也有事实上的支撑。
  C文章第四段运用对比论证,意在论证动态“信息人”更能体现“信息人”的特点。
  D.文章第五段与开篇呼应,得出数字化生存使人类的存在形式发生了新变化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技术发展的历史和当下背景展开论述,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问题,视野开阔
  B.数字化生存能打破时空限制,可以让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加便捷,也会带来许多挑战
  C..动态“信息人”可以在数字社会中进行社会活动,应通过法律法规来加强监督保障。
  D.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数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数字属性”将成为人的主要属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2016年5月,笔者拜访了杨振宁先生,并向他请教、求证了一些问题。今逢杨先生百岁华诞,谨以此文奉献给读者,以更深入了解杨先生的内心世界。
  厚宇德:杨先生,您好!很高兴再次见到您!感觉您的气色比去年12月的时候好了许多
  杨振宁:年龄大的人,自然就怕冷,到了夏天,天气温暖起来,身体会比冬天舒适很多。
  厚宇德:我今天要请教您的第一个问题是科学家参与政治的问题。有的科学家更乐于做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