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2022届高三年级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4/16 12:21: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8410字。

  石嘴山市2022届高三年级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1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不少文学佳作书写了传统节日,老舍《四世同堂》写中秋,沈从文《边城》写端午等,这些作品多半是将节日作为人物活动的时空,情节在其中推进,人物性格在此得到展现。由于现代文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节日不可幸免地遭到销蚀,幸好有这些文学作品,把旧日过节的活动方式和所涉及的事物,细致而又充满趣味地保存在文字世界里。
  (摘编自毕光明《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等,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阐发。
  B. 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
  C. 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灯活动,与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 思考是相似的。
  D.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需要文学在其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B. 文章从多个方面论证了文学和传统节日的关系,肯定了文学对传统节日的保存与传承的积极作用。
  C. 文章第五段运用类比论证,是为了揭示“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D. 文章列举了王安石等人的诗歌,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 有关传统节日的作品强化民族记忆、增强文化认同,也使传统节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C. 科学使人类文明进步,也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使人类精神世界失去光彩。
  D. 保留传统节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或许可促使文学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再生产。
  【1~3题答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 “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错误。根据原文第②段“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可知,传统节日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并不是与文学在各个方面都是相通的。
  故选B。
  【2题详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6年5月,笔者拜访了杨振宁先生,并向他请教、求证了一些问题。今逢杨先生百岁华诞,谨以此文奉献给读者,以更深入了解杨先生的内心世界。
  厚宇德:杨先生,您好!很高兴再次见到您!感觉您的气色比去年12月的时候好了许多。
  杨振宁:年龄大的人,自然就怕冷,到了夏天,天气温暖起来,身体会比冬天舒适很多。
  厚宇德:我今天要请教您的第一个问题是科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