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广西桂林、崇左市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6850字。
2022年高考桂林、崇左市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
2022.05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特色新型全球史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学者对全球史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并且将其作为历史研究与编纂的重要方法甚至重要范式加以探讨。它自觉地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更加彻底地摒弃“西欧中心论”或“西方中心论”,既不脱离世界史坛的主潮,更不脱离中国史学的历史与现实,而是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纳入全球史的广阔背景中去认识和思考,并对其中的重大问题做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又要实事求是体现出开放繁荣、共赢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②中国特色新型全球史应将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引领的历史大变革作为重点。迄今为止的全球史研究,还只是探讨了“以美国为中心的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过程”,是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史。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释的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世界历史理论,以及20世纪以来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开辟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第三世界“世界性交往的开始”等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的客观历史来看,也可以说是只书写了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史的上篇。具有中国特色新型全球史不仅要重新书写以往全球史关注的人类文明互通互联的历史,而且还要关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演变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模式的合作斗争史等,尤其是应将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引领的历史大变革作为重点,书写出世界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将构成马克思主义全球史的下篇。
③中国特色新型全球史应该体现中国文化本位和中国立场。中国历史上赓续不断的历史文化认同、共同价值理念和共同理想追求等文化因素,是中华民族在当代赖以生存并不断发展的文化基因、精神血脉。这些认识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和统一和平的政治理想,是编写具有中国特色新型全球史的根本立场根基。中国特色新型全球史,不仅仅是空间拓展与历史主体多元化的刻意发掘,更是一种基于对中华民族发展长河中重大问题的重新解读而丰富和发展了的历史时间的内涵积淀,发掘出“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世界”之所以为世界的历史演进和现实呈现,进而构建起中华民族记忆中的全球史。这才是当代中国史学应有的胸怀和气度,也可看作是具有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全球史研究的新目标和新追求。
④中国特色新型全球史应该继承中国世界史的优秀史学遗产。梁启超在20世纪初将中国史纳入世界历史的尝试,王国维、陈垣、陈寅恪、向达、齐思和、傅斯年对“塞外之史、殊族之文”进行了探研。20世纪50年代以来,雷海宗、周谷城、吴于蜜等老一辈学者对宏观世界史的探索和理论思考,以及近年来得到充分阐释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史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学理基础。中国的全球史研究在进一步发扬中国世界历史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史学遗产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中国学者关于全球史研究的总结和辨析更应成为编撰中国特色新型全球史的理论出发点。
(摘自曹小文《全球史研究:对民族——国家话语的反思与建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特色新型全球史摒弃了地域中心论,既观照世界又紧密结合中国,实事求是,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B. 中国特色新型全球史书写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史下篇的重点是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引领的历史大变革。
C. 中国史学应有的胸怀和气度是基于对本民族的研究而丰富发展了的历史时间的内涵积淀,进而构建中华民族记忆的全球史。
D. 20世纪以来老一辈学者的尝试和探研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具有中国特色全球史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学理基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采用了层进式的结构,逻辑严谨,思路清晰。
B. 第二段列举了迄今为止的全球史研究的成果并分析其不足,以突出中国特色新型全球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C. 第四段用事实论据证明了中国的全球史研究理论基础雄厚,中国特色新型全球史应继承这些优秀史学遗产。
D. 本文使用大量专业术语,表达上多为长句,结构复杂、层次多、容量大,充分体现议论文表达精确的特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资本主义主导下还是马克思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史,都没有中国特色新型全球史客观全面。
B. 对本民族历史文化、价值理念、理想追求等 充分认识,有助于我们编写中国特色新型全球史。
C. 中国特色新型全球史也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全球史,具有地域性,不适合研究全球史时参阅。
D. 只要我们坚持继承中国世界史的优秀史学遗产,就能编写出优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全球史。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中国史学”错误。由原文“这才是当代中国史学应有的胸怀和气度,也可看作是具有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全球史研究的新目标和新追求”可知,是“当代中国史学”而不是“中国史学”拥有的胸怀和气度。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双减”之后,要“提质增效”的学校,将面临从宏观到微观一系列深层次的变革。
“其实课后服务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单纯地增加一个看管的时间段,而是整个校内教育供给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因此必须要提高课后服务的适切性和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