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940字。
中学学科学习方法
本章摘要:本章重点介绍了中学主要学科的学习方法,每一个例子都是中学广大师生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内容切合实际,针对性强,对于中学生掌握各科学习规律,总结学习经验,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同时,也应提醒读者,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只是例举了每门学科部分学习方法,并不是集所有方法之大全。也希望读者在选择和利用这些方法时,要采取灵活的方略。
第一节 中学文科学习方法
一、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工具,学好语文对每个中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学习语文,如果仅局限于课堂听课、课下读几本小说,每学期写几篇作文,那是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的。你是否认识到语文其实是无所不在的?它在社会科学里,也在自然科学里;它在校内、课上,也在课余、校外;它在书本里,也在生活里。学习语文,首先要更新观念,打开思路,采用科学的方法,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为真正适应社会、学习科学奠定坚实基础。
下面我们从阅读与写作两个方面,介绍一下语文的学习方法。
(一)阅读方法
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谓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因为语言,尤其是汉语,它是约定俗成的音形结合体。“读”是语感训练的起点。阅读不仅能培养语感,丰富语言材料,熟悉语言结构,同时还能为阅读的内容熏陶感染,提高认识水平,培养高尚情操。
语文阅读可分为朗读、默读、精读和速读几种。
1.朗读的方法
朗读训练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基础越扎实,进步越快。一般来说,可以分成这样四步进行训练。
第一步,正确、清楚
要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换字,不读破句。吐字清楚,音量恰当,速度适宜。这是朗读的第一步要求。
第二步,自然、大方
在“正确、清楚”的基础上,要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朗读时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要合理,语气要顺畅。
第三步,传情、达意
有了“正确清楚”、“自然大方”的基础,接着就要求朗读能“传情、达意”,这是最重要的环节。“传情、达意”也就是根据文章的内容、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用抑扬顿挫的节奏和语调朗读出来。
第四步,熟读、背诵
对一些精彩的文学名著、诗词散文、文言短文、乃至名言佳句,要熟读、背诵。通过熟读、背诵,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感的能力。一个中学生如果能背诵上百首诗歌,几十篇散文的话(包括古诗文),那么他的语文修养一定较高。所谓“读书千篇,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默读的方法
默读,是不受时间、地点、周围环境等客观条件所限制的,最基本的、最常用的阅读方法。下面介绍的,既是默读的方法,也是默读时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
(1)借助注释。注释,是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作者或编者认为必须告诉读者,并有助于读者理解的重要内容。有些注释,常用来解释题意,交代写作背景,介绍文章的作者等;有些注释介绍一些未用的名词,疑难的词句等。因此,养成借助注释阅读的习惯,有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的质量。
(2)借助字典和词典。字典和词典,是读书治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养成查阅字典、词典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除阅读中的困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积累知识,扩大知识面。
3.精读的方法
“好书不厌百回读”,对优秀的文章,经典的著作,应该咬文嚼字,仔细推敲。例如,对用词的准确、词语的感情色彩;对于文章中的句子,不仅要理解它表面的意思,还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