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中学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第三次)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4740字。
绝密 ★ 启用前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语 文
本试题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立春到大寒,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参照天象、气象和物象等自然现象,总结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些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对农事的影响力逐渐减弱。那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融入当代生活? 多年来,有关部门从多层面、多维度深入开展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结合节庆民俗,实现价值聚力。二十四节气不仅自身内涵丰富,而且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传统民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应结合节庆与各地民俗,拓展文化内涵,强化情感纽带。"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人们集会演出,赶场交易,食药开耕,交流养生之道和农事经验;庄稼成熟,丰收在即,人们吹笙歌唱、舞龙舞狮,庆丰年,祈幸福。节气文化在礼敬的基础上,焕发出了更多活力,创造出更多价值。
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博物馆中的文物要"活起来",二十四节气作为体现中华民族独特智慧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如此。立夏之际,暑气来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不仅保持着在立夏时节吃乌饭蚕豆、喝立夏茶等传统习俗,而且转化创新,进一步发挥立夏习俗在休闲娱乐、饮食养生等方面的功用。比如,举办"跑山迎夏"活动,将立夏习俗融入大运河旅游发展中,都有助于加强社区凝聚力,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求,提高生活品质。
借力文艺形式,实现多元传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渗透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中。近年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化产品日渐丰富。电视节目《二十四节气》讲述人与自然的相处智慧,把二十四节气的知识画面化、具象化;图书《黄小厨的春夏秋冬》以讲述美食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化故事为亮点,受到人们喜爱;纪实节目《二十四节气生活》采用实景场地拍摄的记录方式,呈现日常生活中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二十四节气主题的折扇、书签等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在日用中展现岁时节令之美。发挥不同文艺形式所长,利用多媒体传播格局,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传播的形式、内容和渠道得以拓展.其内蕴的文化生命力也得到激活。
丰富教育形式,深化育人内涵。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传统绘画、刺绣等,也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未成年群体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 2013年起,采用民族曲调说唱的贵州石阡"说春"传承人,走进当地学校,举办创作展演及传承活动,教学生制作土牛、编写"说春"教材。这些活动不仅生动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知识,而且培养了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
在适应时代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再创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重要任务。而今,在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用新的生活内容、文化表达和传播手段,进一步提炼、升华、传播和弘扬,使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中华传统智慧绽放勃勃生机。
(摘编自林继富《二十四节气在当代∶让古老智慧绽放生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知识体系是我国古人对一年之中时令、气候等变化规律的总结。
B.为使二十四节气融入当代生活,有关部门从多层面、多维度开展了保护传承工作。
C.结合节庆民俗,拓展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强化情感纽带,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
D.借力文艺形式,利用多媒体传播格局,是实现二十四节气文化多元传播的唯一途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主体部分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既有对二十四节气创新发展的论述,又蕴含着传承保护的理念,具有思辨性。
C.文章第三段列举出赶场交易、食药开耕、舞龙舞狮等具体事例,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第六段从在未成年群体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方面,阐述了传承节气文化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节气把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联系起来,好处是把握精准,缺点是影响力减弱。
B.有些地方将立夏习俗融入大运河旅游发展中.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气活了起来。
C.创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首要任务,相比于传承,我们更应该重视创新。
D.由于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传统智慧绽放出了勃勃生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年来,比特币等虚拟资产形式的私人货币出现,企图替代流通中现金获取利益。为抵御私人货币对法定货币的蚕食,维护货币主权,世界各国的央行有必要利用新技术对流通中现金进行数字化。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也就是人民币纸钞的数字化版本。法定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等数字代币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国家信用背书,能否保证币值稳定。我国数字人民币具有价值性和法偿性,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行的,与纸钞、硬币等价。纸钞能买的东西,数字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