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五)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9050字。
2022届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五)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
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日前联合印发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提出 2025 年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全面提升的工作目标,通过“三大行动”,分类明确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政策举措,并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法制建设、强化评估监测四个方面提出保障要求。
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简称“通语”,是国家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在当代中国就是普通话和简体汉字。通语是相对于少数族群使用的语言文字而言的。在现实社会中,通语使用范围和程度往往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素质、思维观念等密切相关。总体上来看,通语普及程度高的地方,往往市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程度高,民众思维开放;反之,通语普及程度低的地方,其区域经济往往比较落后,民众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思维认知、家庭教育也相对落后。
③通语普及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这种线性相关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社会根源。早在 1966 年,有语言学家就说:“一个语言极度繁杂的国家,总是不发达的或半发达的;而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总是具有高度的语言统一性。”有学者在对统计数据做实证分析后发现,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程度在 11.62%至 15.60%之间,其内在逻辑主要在于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增加了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语言文字不只是语言文字,更是一种文化资本,是一种身体化的资本形式,它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劳动力资源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与社会进步。
④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在脱贫攻坚战中,语言扶贫被当作是“一项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扶贫措施”。早在 2016 年,国务院就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了“加强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特困群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等语言扶贫举措。当前,我们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同时也迎来了乡村全面振兴的艰巨任务,更需要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素质,修筑乡村振兴的“‘通语’大道”,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⑤当然,在做好通语推广普及的同时,还应处理好通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方言的关系,促进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形成通语推广普及与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保护的有机统一,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这本身也是乡村全面振兴课题中的应有之义。
(摘编自钟超《修筑乡村振兴的“‘通语’大道”》,原载《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四五”期间,教育部等部门将从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保障通语的推广普及。
B.通语与少数族群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同,它由国家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
C.各地区的通语普及程度越高,往往该地区市场经济越发达、民众思维越开放。
D.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了乡村全面振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论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总领全文。
B.文章第③段引用有关语言学家的论述,论证了通语普及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C.文章第④段以早在 2016 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例,说明国家对语言扶贫的高度重视。
D.文章最后指明推广普及通语的同时,应处理好通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方言的关系,论述严谨周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表明,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对其收入存在一定的影响,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越强其经济收入就越高。
B.提升劳动者语言文字能力是提高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首要途径。
C.语言扶贫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发挥通语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乡村振兴就不再需要“输血”。
D.在文化方面,推广普及通语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有机统一,将有助于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7月24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基础教育不是生意,是国家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能让资本肆意横行。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校外培训机构,都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不能把“良心的事业”,变为“逐利的产业”,更不能成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