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中2021-2022学年度高三校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320字。
2021-2022学年度高三校二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济韧性是指在面临外部冲击和政策变革的情况下,经济系统表现出的恢复与反弹能力。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经济韧性进行重点研究,有可追踪的证据表明,经济韧性受到了气候风险的冲击,人类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都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风险包括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加强防范气候风险对经济韧性的冲击,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物理风险是指气候变化导致的物理环境改变给经济社会系统带来的风险。以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具体包括对水资源、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农业、人体健康等造成的损害。转型风险是指气候政策在促进经济社会系统转型过程中诱发的系统性风险。碳定价、碳考核和碳环评等气候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能源系统和“两高”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如造成企业经营风险、技术创新风险、区域经济降速风险、能源转型风险等等。气候变化对经济韧性的冲击是一个复杂的传导过程。
首先,气候变化的物理风险会冲击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某些核心环节,并通过供应链和产业链放大到整个经济系统,最终损害经济系统的韧性。比如,极端气候事件加大了一些对气候敏感的原材料的开采难度,并提高了运输中断、交付延迟等情况发生的概率,增加运输成本,导致企业供应链成本上升,甚至面临供应链暂停或中断的风险。极端高温、严寒和暴雨会造成生产运营设施的损坏、降低建筑物使用寿命,从而增加企业的维护、更新和替代等生产成本,严重情况下会导致部分产品缓供或断供,在两种或多种极端物理风险叠加情况下,会对产品市场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冲击,并向其他市场传递,最终渗透到整个产业链及供应链。极端气候事件对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会通过供应链逐级放大,进而对经济韧性产生冲击。
其次,气候政策驱动的产业转型和能源转型的顺利程度,取决于前沿技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关键资源等多重要素,气候变化的转型风险会对经济韧性造成影响。从短期来看,急速的产业转型和过早剥离部分处于关键节点的“两高”产业,会降低产业链的完整性,造成部分资产搁浅,甚至降低能源安全的保障水平,这些都会对经济韧性造成冲击。从长远来看,气候政策的全面实施,既会创造出一些新的部门,也会淘汰一些传统部门,可能深刻改变全球能源贸易模式,拥有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等比较优势的国家或地区将在未来的贸易格局中脱颖而出。此外,城市作为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聚集的区域,气候政策的影响会波及城市各个领域、部门,由此影响经济韧性。
实现“双碳”目标,既要关注气候变化的物理风险,也要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转型风险,从系统视角统筹部署,形成整体应对格局。就气候变化的物理风险而言,需要加强风险评估,注重部门之间的协同,形成防范风险的整体能力。就气候变化的转型风险而言,应加强气候政策的模拟仿真和事后评估,提高气候政策的科学性,提升转型风险的预测和治理水平。还应防范输入性气候风险。气候风险会通过产业链和供应链,在国家间形成风险传导,给我国经济系统造成输入性冲击。因此,必须从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的双重视角,对关键资源和关键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全球化布局,分散气候风险,保障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提高经济系统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冲击的韧性。
(摘编自孙永平 刘玲娜《积极应对气候风险对经济韧性的冲击》《光明日报》2022年04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济韧性是指经济系统面临外部冲击和政策变革表现出的恢复与反弹能力,近年被学者 重点研究。
B. 经济韧性受到气候风险损害,就是人类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C. 前沿技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多重要素决定气候政策驱动的产业转型和能源转型的顺利程度。
D. 实现“双碳”目标,既要防范气候变化的物理风险、转型风险,还要防范输入性气候风险造成的冲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对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进行分析,阐明了两者对经济韧性冲击的方式不同,以加强防范。
B. 文章从供应链和产业链的角度举例,论证气候变化的物理风险对经济韧性产生的传导性冲击。
C. 文章以“首先”“其次”“短期”“长远”“此外”等词语,对论证层次表述作标示,结构严谨。
D. 文章对物理风险、转型风险和输入性风险的论述,既有整体概括,又有具体分析,两者相互结合。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之所以经济韧性受到气候风险的冲击越来越严重,是因为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
B. 与物理风险相比,转型风险不是气候变化直接导致的风险,而是气候政策诱发的系统性风险。
C. 对气候敏感的原材料的开采本有难度,即使无极端气候事件,也未必能有效控制企业供应链成本。
D. 从系统视角对关键资源、产品作科学合理的全球化布局,可提高经济系统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韧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经济韧性……就是人类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错,文中是“经济韧性受到了气候风险的冲击,人类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都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偷换了概念。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对物理风险、转型风险和输入性风险的论述,既有整体概括,又有具体分析”错,原文对“输入性风险”只在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不知何时起,“影子教育”成了一个热词,说的正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不断扩张,孩子们很多课余时间,也交给了补习机构,“负担越减越重,睡眠越减越少”的情况普遍存在。靠“刷题”“填鸭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很难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双减意见》出台,是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举措。
“双减”政策推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