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660字。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学科交叉背景下,生态学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学科领域,并催生了众多新生研究方向。同时,生态学也为技术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当前,按照数字化原则打造的数字经济系统层出不穷,这一技术系统所追求的是一以贯之地执行已设定好的算法程序,以高效率、标准化、不出错为目标。但这种“严丝合缝”所带来的压力,则要求劳动者只能服从算法规划出的“最优方案”,成为工作状况为系统所控制、所挤压的“系统人”。在此背景下,提出并探究技术生态理念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性。
生态讲求互利、开放与多向回馈的循环往复状态。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发挥着不同作用,为生态系统的运行贡献着不同的能量,以维系生态系统的运行。在这种状态下,人是人一技统一体中的重要单元而非为技术所钳制者,是平等对话者而非失语者。因此,人的感受与表达能够被反馈,权益能够被重视。在生态视野下,任何关系体缺失或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的稳定发展,所以基层劳动者是技术生态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角色。动态平衡、互利共生与可持续发展等生态智慧,都是对传统技术系统思维的超越,也是当今人一技统一体所应当追求的理想状态。只有当人与技术诸关系体之间建立起合乎生态伦理的良性秩序时,才能引导科技向善,使劳动者被尊重,在维持技术高效运作的同时打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技术生态要打破的是对立且冰冷的技术系统,要建设的是共赢且有温度的生态,要推动的是“系统人”向“生态人”的跃迁。
近年来,“内卷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科技行业则成为“内卷”的重灾区。当“内卷化”发生时,科技处于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这种增长在短时间内会呈现出繁荣景象,但长远来看后劲不足且十分脆弱。一方面,处于根基位置的基础性研究长期薄弱,难以供应上层技术研发之所需,一旦由于外部原因造成核心技术环节缺失,上层技术就成为被架空的楼阁。另一方面,企业和科研人员过多集中于上层应用技术领域并陷入内耗性竞争,造成了科研结构的不均衡及科研环境的浮躁化。
“虚胖”型增长不利于科技的长远发展,一个健康的科技发展状态应是有韧性且可持续性的,这种可持续性指技术发展自身拥有长足动力,是一种技术产业或制度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技术生态是根基性的问题,是要推动长期以来“漂浮”发展的科技下沉寻找根本。一个良好的生态如同培养皿一样,能够滋养基础性科学研究,从而源源不断地向上层研发输送“营养”,打破依赖外来投食的局面,也能促进内部良性竞争,使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最终实现可持续性的长远发展。打造良性生态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以生态的视角来冷静审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进一步而言,技术生态强调的是要在只争朝夕中仍有“工匠精神”,在突飞猛进中不忘厚积薄发。只有建好生态,科技创新才能有生命力、有厚重感。
种群生态学认为,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分为正向、负向与中性,其中,正向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协作和互利共生。生物共生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现象与自然法则,竞争与协作是“共生体”生存与发展的一体两面。奥德姆认为,自然选择理论强调了竞争、捕食等“负”相互作用,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发扬光大,但却忽略了互利的协作同样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物种间的互利与协作不仅对双方有利,同样有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实际上,在生物进化研究领域,除自然选择理论外,还有生物学家提出了“共生起源”理论,强调生态的整体性,透过自然界提醒人们要超越竞争、重新审视合作,彼此依存与互利共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法则。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便是证明,“命运共同体”并没有取消差异与竞争,而是强调以共同利益为底色,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
(摘编自孙恩慧《把握技术生态论的价值意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经济系统将劳动者变为服从算法的“系统人”,我们有必要运用技术生态理念对此加以改变。
B.只有当人与技术诸关系体之间建立起合乎生态伦理的良性秩序时,才能实现技术生态共赢且生态有温度。
C.由于“内卷化”,科技界呈现出增长、繁荣的景象,但长远来看缺少质的发展,增长的后劲不足。
D.技术生态不仅要强调只争朝夕与“工匠精神”,还要注重厚积薄发,唯如此,科技创新才具有生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技术生态论,文章交代背景后提出探究技术生态理念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性的观点。
B.文章把良好的生态喻为“培养皿”,目的是论证基础性科学研究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以一定篇幅剖析了当下技术生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强。
D.文章最后一段从生物学观点出发,提醒人们要重视构建合作、依存、互利、共生的技术生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生态视野下,只有当人与技的关系出现问题时,整个生态才会失去稳定发展,所以基层劳动者在技术生态中至关重要。
B.技术生态解决的是根本性问题,它追求的是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是科技有韧性且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C.自然选择理论关注了竞争等“负”相互作用,过度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忽略了协作的作用,应将其抛弃。
D.我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以共同利益为底色,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这是对“共生起源”理论有力的反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现了森林资源连续增长,沙化荒漠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积连续减少。一道道“绿色长城”保护家园,一个个绿色传奇世界瞩目,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