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7月仿真训练卷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7/13 9:46:0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2580字。

  绝密★启用前
  柳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7月仿真训练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人对中医的理解往往是“跟西医相对的中国的医学”,但如此一来,中医这门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学问就被淡化、被解构了。而实际上,中医具有多方面的深层含义。
  古语有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自古以来,善为医者,不仅能治病救人,也能以医理论国事,治病与治国、治人,融会贯通,一脉相承。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讲,中医是治人的,而不只是治病的。中医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而不仅仅看“病”,如果仅仅看病,治病,那便是下医。同时,把握了医道的精髓,还可以去治国,那便是上医。中医的这层含义与今天大不相同,如今学了医就只能去看病,范仲淹曾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是治国的,良医是治人的,但治国、治人、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中医的第一个含义,就是中医治人。
  据《黄帝内经》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因此,中医不是治已经生病的人,是治未病的。治未病,也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身心的健康。史传,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因医术高超被奉为“神医”,然而,扁鹊认为自己医术并不高明,因为只是治“已病”,真正高明的是治“未病”的长兄,让人不生病。所以中医认为,不要等到有病了再去治,最好还是养生预防。
  清代学者钱大昭说:“时下吴人尚曰‘不服药为中医’。”曾国藩的儿子身体比较虚弱,他在家书里告诉儿子:“治心病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病要以‘不药’二字为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而且再好的医生也可能在用药过程中产生偏差。因此,用药要慎重,能不服药就不用,这是清代盛行的理念。现在流行的自然疗法流派有七项原则,其中之一即能不动手术的尽量不动,能不吃药的尽量不吃,要调动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当然,凡事都不能绝对,需要用药时还是要用,但不能依赖,药只是起辅助作用。这是传统中医的第三个含义。
  最重要的是中医的第四个含义,即中医讲究“中正平和”。这跟中国文化的生命观是一致的:生命不是造物主或神创造出来的,生命是天地之气达到和谐状态而产生的。生命因中正平和而产生、延续,这是中医最核心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中正平和”是一种生命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不是固定式的,而是“动态”的、“变易”的。我们可以通过《周易》“易”字的三个含义来理解这种“动态平衡”:一是“不易”,就是确定位置;二是“变易”,有了确定的位置就会相互转换;三是“简易”,不把问题搞得非常的复杂。其中最重要的是“变易”。另外,中国哲学有关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即阴阳之间的相互消长、转换,对中医的预防或者诊断治疗的根本原则有很大影响。
  (摘编自楼宇烈《中医的人文内涵及其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将医者分为三品,其中下医仅仅看“病”,而中医既可以看“病”,更能够治人。
  B.扁鹊被奉为“神医”,但他却以长兄的医术为高,因为长兄能治未病,让人身心健康。
  C.尽量不服药的理念在清代非常流行,曾国藩就曾教导儿子以“不药”二字来“治身病”。
  D.除《周易》外,中国哲学中阴阳相互消长、转换的思想也对中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针对现代人对中医的片面理解,提出了中医这门传统学问具有多方面深层内涵的观点。
  B.文章先论证中医治人、治未病、慎服药三个方面的内涵,又深入论证了中正平和的丰富内涵,
  C.文章主要采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既分别引出四个分论点,又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D.尾段分三个层面阐释,中医最重要的一个含义,并强调了“中正平和”是生命产生、延续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治国、治人、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一位中医只要能治病教人,也就能以医理治国。
  B.宋代诗人邵雍说“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相防”,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契合。
  C.古人认为不服药为中医,现代的自然疗法强调尽量不吃药,可见药物危害健康,弊大于利。
  D.中医有独特的理念,有预防或诊断治疗的基本原则,可惜现代中医没能很好地继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5年7月31日,北京市联合张家口市获得了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在申办报告中,我国政府曾向国际奥委会作出了“三亿人上冰雪”的庄严承诺。明确提出这一目标,其意义就在于向世界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中国申办冬奥会不仅仅是竞技层面的争金夺银,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市民通过练习冰雪运动项目受益,尤其是让青少年群体,通过冰雪运动,身心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摘编自《“三亿人。上冰雪”:浙行渐近的目标》,2017年2月18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