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西部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7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9/6 22:06: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1590字。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西部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质上,文学属于个体大脑不受外力支配的前提下独自酿制的蜜汁,其主观化的特征极为显著。在纸面上起伏跌宕的山川地理和人情世故,无一不是源自作者的目之所睹、耳之所闻、心之所想。哪怕作者再标榜自己笔下之所写何其客观,也无不隐匿着或明或暗的个人化的价值判断。
  虎是画笔画出来的虎,不是照相机照出来的虎。既然为作画,就难免要把自己对虎的理解和看法扩而大之,把对生命的祈愿、对理想的诉求、对世情的解析等诸多元素融入画面之中,以达到托物言志之目的。既然主观才是孕育文学的母体,那么就意味着在散文写作中,作为主观的作者,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正所谓“我手写我心”。有感染力的散文,一定历经作者情感的泽润、灵魂的孵化、理智的锻造,既含有人性温暖,又具有人文思想,哪怕是呐喊和悲鸣,也犹如杜娟啼血,刺痛人的心扉。
  然而,戴一副散文的面具,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散文。业已存在的事实是,由于受到外部因素步步紧逼的挤压,越来越多的散文投其所好地正在向着“转基因”的方向掉头,且欣然而陶醉。散文里的“苏丹红”愈发地超标,致使太多的散文呈现出非散文化的特征。非散文化的散文洪水漫灌地涌入散文的队列,貌似是在为散文添丁,其实是在给散文掘墓。马厩里混入密集的鹿,挤得马无处立足、节节后退,最终的结果,也许马厩就被偷梁换柱成了鹿厩,不再与马有关。非散文化的散文,像膨化功能强大的酵母,一旦潜入散文的肌体,就会偷换散文的骨血,榨干散文的精髓,扭曲散文的灵魂,最终导致散文基因的彻底篡改。
  散文之所以非散文化,其中的一个主因,在于散文写作中主体与客体的角色错位。本该忠于职守的主体,袖手旁观于散文之外,把散文的方向盘拱手让给了客体,使本应主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散文,受制于客体的摆布:以别人的视觉作为自己的视觉,以别人的判断作为自己的判断,以别人的结论作为自己的结论。而主体之所为,不过是为客体业已竣工和完工的家具和墙面,施之以后续的抛光打蜡和粉刷油漆。同时,主题先行也是散文非散文化的原因。把某一个概念或某一个热点,子以策略化的文学包装,为其插上文学的花翎,涂上文学的口红,就敢堂而皇之地以散文自居。这等散文所犯的大忌,就是主题先行。主题先行的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作
  为沉痛教训之一被文学界反思和否定。生活是化妆的生活,事实是补缀的事实,仅仰仗于移花接木的嫁接术,就化鸡为凤,化腐朽为神奇,如此,必然陷入辽辑的捉襟见肘。此类作品也许字词一团锦绣,但帽下无头、肉中无骨,活活一具檬皮人而已,腹内空空,言之无物。不是自己的思考,亦不是自己的感受,缺乏对生活刻骨铭心的切肤体验,依赖于某份材料或道听途说,就想写出触及人灵魂的篇章,无异于缘木求鱼。
  不是概念不能与散文握手,也不是热点不能与散文联姻,问题的根本倒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如何写。先有事实还是先有结论?是带着结论去拼凑事实,还是透过事实去得出结论?诸如此类的常识,值得散文的参与者澄清和思忖。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把广告当成生活的本相大肆渲染,做表面文章,是一种层次;挖掘生活的纹理,解析生命的情状,透析命运的沉浮,是一种境界。
  深谙散文之道的人都知道,散文的生命力与“真”字紧密相连。经典意义上的散文,生活的逼真、事实的翔实、情感的真挚等构成要件,须悉数到位,缺一不可。一经或缺,散文的品质与寿命就会大打折扣——散文,再也不是血肉之躯、灵魂之所,不过是挂在橱窗里轻飘而华美的睡袍而已。
  (摘编自安黎《散文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错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作品包括散文带有明显的主观化特征,其中都蕴含着创作者或明或暗的个人化的价值判断。
  B.散文写作中存在的主体与客体的角色错位的表现是创作的主体主动放弃主导地位,而受制于客体。
  C.主题先行的散文,缺少本真生活、客观事实的支撑,即使文字锦绣,也难以打动读者的心灵。
  D.逼真的生活、翔实的事实、真挚的情感、鲜活的人物形象是经典意义上的散文缺一不可的构成要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阐述散文创作中客体投人的意义,再剖析业已存在的主客观错位的现象、成因及危害。
  B.作为针砭散文创作中主体与客体角色错位现象的文艺评论,文章采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
  C.文中“转基因”喻散文中非散文化的因素,“苏丹红”喻散文的非散文化倾向,生动而形象。
  D.文章第五段运用辩证思维,阐明散文创作可以概念先行、写热点,关键在于写了什么的道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散文的生命力与“真”字紧密相连,要求散文既要是照相机照出来的虎,又要是画出来的虎,融入作者对虎的观照。
  B.托物言志是诗词、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其内涵就是要在描述对象中融入作者对生命的析愿、对理想的诉求等元素。
  C.“我手写我心”的创作观点意味着有感染力的散文必定熔铸了作者的情感与理智,既含有人性温暖,又具有人文思想。
  D.散文的参与者要透过事实去得出结论,努力追求挖掘生活的纹理、解析生命的情状、透析命运的沉浮的散文创作境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起步较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仍显落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土化心理理论块乏。我国本土化心理理论建设滞后,心理服务缺乏本土化理论指导。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主要使用西方心理理论。中国人具有中国特色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