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00字。“知耻”话题作文指导,紧扣时代热点的话题。
知耻”话题写作导引示例
松滋四中 周志军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郑州市公安系统对大中专毕业生上的第一课,是参观“局耻室”,进行“局耻教育”。这个单位的领导认为,一个单位的耻辱,往往是单位以极为沉痛的代价换来的,它是一块疮疤,揭一揭很有好处,从这个意义上说,耻辱也是一个单位的财富。而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同样有意义。
请以“知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什么是耻辱?耻辱,词典上解释为“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耻辱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评价,是对那些不履行社会义务、违背社会公德、违反国家法律并造成危害等各种错误行为的否定、贬斥和谴责。孔子讲过:“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在国家兴旺之时,自己贫贱,说明没有为国家效力,应引以为耻;相反,在国家危难之时,你个人却发国难财而富起来,更是可耻。
为什么要知耻?知耻,是人性的标志,是人与禽兽的重要区别。懂荣辱,明邪正,知羞耻,这是中国人文精神中,最有价值的内核之一。苟子曾说;“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古人也说过:“士而不先其耻,则为无本之人。”还说:“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是以知耻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和信条——“君子不食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不是不能,而是不愿,因为那样做了,会让他们感到羞耻。一个人有了知耻之心,当他受到他人或社会的谴责、唾弃时,就会感到羞辱,从而改过自新,努力做一个符合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人。知耻,才能有所不为。人有了羞耻之心,就可以自觉地不去做各种可耻之事;就会坚持正义、遵循道义,堂堂正正地做人。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知耻,可以转化成为一种精神动力,可以转化成为民族的凝聚力。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备受西方帝国主义欺凌、压迫,可谓国耻累累。面对祖国的危亡,无数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赴国难,雪国耻,以身殉国。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秋谨“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吉鸿昌胸前高挂“我是中国人”……这些名人行为无不昭示着孔子讲的“知耻近乎勇”。“勿忘国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的民族魂,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的巨大精神力量。
怎样知耻? 知耻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教育和培养形成的。忽视对新一代国民进行“知耻”的教育,是当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大缺陷,也是导致当代社会上道德滑坡,世风日下的一个重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