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20字)
话题作文指导
——拉你一把,迷途的“羔羊”
广州市86中 涂胜新
考点解读
符合题意的“意”,应包括五个方面,即试题的含意、试题的寓意、试题的意图、试题的意向和试题的意旨。“符合题意”也就是要求考生,要准确理解材料、话题、题目包含的意思,明白材料或话题(题目)的寓意,理解命题人出题意图,了解写作的意向,符合试题的意旨。要达到这些要求,考试必须对作文试题展开的各部分仔细审读,细心揣摩。在审读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惯性思维的窜入,始终做到“咬定青山,排除干扰”。
黄色警示
M警示一 抛开话题,信马由缰。
有的考生根本不按规定的话题写作,而是叙述或论述与题目不沾边的某件事情或某种观点。比如2002年高考题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作文,有的考试丢掉了“心灵的”,自拟文章标题为《选择友谊》,去写友谊的重要性、必要性,或者记叙自己与朋友交往的过程。
M警示二 貌合神离,似是而非。
有些考试由于审题失误,而导致作文游离于材料题旨。例如2000年高考作文材料中有“在一次创新会议上”的字样,其实这只是交待话题出现的背景,而有的学生却当成了主旨,大谈“创新”,完全抛开“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纯粹论述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怎样才能创新,结果作文与题旨貌合神离。
M警示三 只看背景,不顾话题。
2001年深圳市中招的作文试题,大意是从楼房里的灯光“你想到了什么?栖息之地,归宿之所,温馨之家,理想之舟……”请以“楼”为话题,根据自己的生活,选取某一个角度,或写自己想讲的与“楼”相关的故事,或表述与“楼”相关的感受……结果,有的考生以“温馨之家”“理想之家”等为题目写作,全篇远离“楼”这一话题。他们受到试题中一些非话题语言的干扰,没有准确把握话题。
M警示四 不顾试题,随意抄袭。
有的考生平时作文不下功夫,不认真对待,考试临近,却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临时背上几篇“范文”。可打开试题一看,要求写的话题与平时“备战”的作文根本不沾边。怎么办?管你是什么试题,我要写的,我能写的就是这个。于是在“诚信”的话题下,有的考生以《由一句名言说开去》为题,通篇围绕韩非子的“自胜谓自强”的话展开论述,与话题根本无涉;有的考生以《昨夜星辰》为题,写自己寒窗苦读十余年的经历,从头到尾,未有一处提及“诚信”。
如下面这篇文章:《碑》
碑
接到龙潭水库要决口的电话,县委崔书记立即赶到了水库。
崔书记跳下车,面对人群,他先让群众不要惊慌,然后组织村民加高堤坝。崔书记和村民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