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主题6:发愤与图强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月7000字。 主题6:发愤与图强
1.纪昌学射
【出处】《列子•汤问》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寖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馀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文】
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他一拉弓野兽就会倒地,鸟儿就会落下。甘蝇的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超过了甘蝇。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瞪着眼看织布机的脚踏板练习不眨眼睛。两年之后,即使是锥尖刺到他的眼眶前,他也不眨一下眼睛。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接着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看大物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牦牛的一根长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地看着它。十天半月之后,看虱子愈来愈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国的牛角当弓,用北方出产的蓬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箭穿透了虱子,但牛毛没有断。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得手舞足蹈,说:“你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材料点读】
纪昌是一个勤奋好学,有恒心和毅力,对事业执著追求的人。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把基础打好,不要把整天的时间用在学习的形式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部分难题上,真正的学问不是靠难题和形式主义能够得到的。飞卫是一个好老师,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名师的教导和学生的虚心好学同样重要,这样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适用话题】循序渐进恒心毅力教学有方
【速用片段】
也许我们不必太过指责有着捷径情结的人们,因为贪求捷径或许是人类的本能。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弯路意识,过于贪求捷径,往往会失去人生路上的诸多美景。记得纪昌学射的故事吗?一个“学不瞬”就花了两年,一个“视小如大,视微如著”又花了三年。学习无捷径,只有踏踏实实,持之以恒。有一句话说得好:“有人把直路走弯了,惊喜于巧遇美景。”生活充满辩证法,不怕走弯路,耗费精力和时间,说不定上帝以美景相补偿;企图走捷径,快速实现目标,上帝也许会剥夺你欣赏美景的权利,甚至给你布下了更大的弯路。
2.苏秦刺股
【出处】《战国策•秦策》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 ,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译文】
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呈送十次,但意见都没有被采纳。黑貂皮衣破了,百两黄金也用光了。资用匮乏,不得已离开秦国回家。他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挑着行李,体态憔悴,面容黑黄,神情羞愧。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错误啊!”于是他当夜就打开书攻读,摆开几十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来,伏案诵读,选择其中精要的加以揣摩,探求它的真谛。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他说:“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
【点拨】
苏秦刺股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想要把事情做成功,就要下定决心,目标明确,付出艰苦的努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亲戚的表现反映出人情淡薄,世态炎凉,在苏秦落魄时,他们并没有给予他帮助,但是对于有志者来说,这恰恰也是下定决心发奋努力的一种动力。
【适用话题】磨炼咬定目标破茧成蝶
【速用片段】
冰心有一首小诗:“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苏秦刺股的故事家喻户晓。对于苏秦说,年少时的伤痛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在伤痛中学习和成长,在挫折中汲取力量。他忍受了无边的寂寞,经受了刺骨的痛苦,终于登上了成功的峰峦,开始了他辉煌的政治生涯。每一个成功背后都有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磨炼,而苏秦就是一种典范。成功之不易,在经历过漫长的挣扎与拼搏之后,我们终会有一天破茧成蝶,飞向花海,飞向蓝天。
3.炳烛之学
【出处】《说苑•建本》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主的呢?”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太阳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正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