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主题8:哲理与思辨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月5200字。 主题8:哲理与思辨
1.商丘大木
【出处】《庄子•人世间》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将隐芘其所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咶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醒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释义】
南伯子綦来到商那地方的一个山丘上游览,看到一棵大树,长得特别与众不同:可以将上千辆四匹马拉的大车集结在它下面遮荫。子綦说:这是什么树呀?其材质一定很特殊吧?他抬头向上看它的枝桠,都弯弯扭扭的,不可以用来做房屋的栋梁;俯身向下看它的树干底部,则周围全是裂缝,不可以用来制作棺材;再舔舔它的叶子,觉得会使人口烂嘴伤;闻一闻它的气味,更感到会让人头昏脑胀三天都好不了。于是子綦说:“这真是棵无用的树,难怪它长得大到如此地步。啊,恐怕神人都没法给它派上用场!”
【适用话题】有用与无用无用之用不同角度看问题
【速用片段】
南伯子綦看到的大树,无论是枝叶还是根基都称不上是优质木材,也正因为无用而长得如此高大,可以使千乘车马隐蔽在其树荫下。这个故事,形象地揭示“有用”与“无用”的辩证法,“有用”和“无用”是相辅相成的,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我们不能鼠目寸光,只看一时人无用,而看不到长远的“有用”。但是,在这个成功、金钱、权力、名位充斥的时代,这样短视的人何其之多。在个人层面,功利化认识,功利化做人,结果成为扁平人,甚或空心人,信誉不佳,美誉不足,交不到真朋友,不会有大格局。政府层面,功利化发展,为了眼前的税收和产值,破环环境,高耗资源,不顾子孙后代。教育方面,功利化教育,对就业无用的不学,结果就是创新能力不足,人文素养欠缺,人格发育不健全,很多成为问题孩子。可怕的功利观害人害己,误国误苍生。
2.枉学屠龙
【出处】《庄子•列御寇》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释义】
朱泙(pēng)漫、支离益:可能都是庄子或庄子学派假设的人物。单:通“殚”,尽,竭尽。家:家用。有个叫朱泙漫的人,拜支离益为老师,学习杀龙的本领。他花光了千金的家产,用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学成了。可是,世界上根本没有龙。他走遍天下也没有地方可以施展他的技巧。“屠龙”之技开始应该是比喻技术虽高,但不实用。有宋代黄庭坚的《林为之送笔戏赠》诗句为证:“早年学屠龙,适用固疏阔(疏阔:不切实际)。”有时,“屠龙”之技也用来指不为世所用的真才实学。如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诗句:“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西汉时丞相府曾设马曹,此指官小)。”
【适用话题】理论与实践努力与方向学以致用脚踏实地正确选择
【速用片段】
记得在《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叫朱平曼的人苦练屠龙之术三年之久。学成之时,本以为可以扬名立万,杀尽天下害龙,却不料遍寻四海,连一条龙都找不到。这是一则发人深省的寓言。朱平曼苦练屠龙之术,却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世上本无龙,何以屠龙?理想固然崇高,但一旦脱离现实,结果只是痴人说梦,贻笑大方。
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结束,美国国会通过了禁酒法,希望在全国范围内强制禁酒。然而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一个时代崇高到可以杜绝酒精的诱惑,奴隶社会不行,封建社会不行,资本主义这样一个利益至上的社会更不行。禁酒法让黑市中的投机者大赚一把的同时,也把社会推向了动乱的边缘,为20年代末的大萧条埋下了伏笔。人类数千年的文明,无不表明理想只有立足于现实,与实际相符,才能创造伟大的成就。不切实际的幻想只能用来消磨无聊的时光,而不能作为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3.枭将东徙
【出处】刘向《说苑•谈丛》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释义】
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将要到哪里去?”猫头鹰说:“我将要向东迁移。”斑鸠问:“什么原因?”猫头鹰说:“乡里人都厌恶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徙。”斑鸠说:“你只要改变你的叫声就可以了;你如果不能改变叫声,即使你搬到东边去,你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