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主题10:品德与操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月4800字。 主题10:品德与操守
1.杨震却金
【出处】《后汉书•杨震列传》
(杨震)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释义】
杨震曾推举秀才王密,四次升官,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在他往郡中上任途中,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的为人,你却不了解老朋友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愧疚地出门走了。
【适用话题】不忘初心信守侥幸
【速用片段】
人们犯错,常常不是因为他们不明事理,而恰恰是由于他们心存侥幸,“哪有那么巧?”“只此一回,下不为例”,就这样原谅,迁就自己,于是误入歧途。罗曼•罗兰说:“用一只干净的手和一颗纯洁的心去战斗,用自己的生命发扬神圣的正义,这真是优美的事情。”无视法律道德,抱着侥幸心理行事,无论东窗事发与否,都是对真善美的背弃。《后汉书》记载了杨震却金的故事。杨震所推荐的秀才王密夜里持金前来行贿,杨震拒绝,王密说:“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好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也许受贿未必就会东窗事发,但是一旦成为事实,那就是“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客观存在,抹不掉,洗不净,成为终身的耻辱。
2.百里负米
【出处】佚名《二十四孝》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释义】
周朝的仲由,表字子路。他是孔子的学生,他年轻时家里很穷,经常吃嫩藜叶和野藿叶等野菜做的饭,他把自己的俸米从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家给双亲吃。后来,双亲死了,子路当了大官,他到南方的楚地游学时,护卫车队达到一百辆,家里积攒的粮食上万钟,坐的时候座位上铺着几层厚厚的坐垫,吃饭时面前摆着各种食器和餐具。面对此景,子路放下筷子叹息:“虽然如此,我宁愿还吃嫩藜叶和野藿叶等野菜做的饭,继续为双亲从百里外背米回家供养,可惜再也得不到这样的机会了。”
【适用话题】孝道感恩
【速用片段】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史书中留下颇多佳话。据《二十四孝》记载:子路家贫,只得把自己的俸米从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家给双亲吃。在他富贵了的时候,父母已经不在。每当他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正如另一句熟语所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地递减。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你想要来报答亲恩的时候,为时已晚。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
3.身无长物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释义】
王恭跟随父亲到了会稽,因为那里盛产竹子,所以回都城建康时带了一领精美的竹席。回到建康后,朋友王忱去看望他,见他坐的那领竹席既舒适又美观,便对王恭说:“你从盛产竹子的地方回来,这样的好席子一定带了不少吧?是不是可以送给我一领呢?”王恭笑笑,便答应了他。王忱走了以后,王恭便让人把竹席给王忱送了过去。因为仅有的一张竹席已经送给了王忱,所以王恭读书、吃饭只好坐在草垫子上。王忱知道这个情况后,十分吃惊,他找到王恭,非常抱歉地对他说:“我还以为你有好几领这样的席子呢,所以才开口向你要的,没想到你只有一领。王恭笑了笑,说:“看来你还不怎么了解我。我在生活上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适用话题】俭朴简单
【速用片段】
把简单的事做复杂,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而把复杂的事做简单,则是一种删繁就简的智慧。王恭把自己唯一的一领竹席送给朋友,自己只得坐在草垫子上读书、吃饭,朋友惭愧,王恭却说:“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物质生活简单些,才能把精力和心思集中在自己的事业追求中,王恭是智慧的。爱因斯坦说:“每件事情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如果不能更简单的话。”而圣雄甘地早则说:“简单是宇宙的精髓。”纵观古今世事,大凡至善至美之物都是简单的。土地质朴无华,但能养育万物;真水无色无香,但能孕育生命。一部《周易》,变幻无穷,离不开阴阳二卦。电子计算机每秒处理上百亿兆的数据,原理只是数学上的二进制。我们都记得那个身无长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