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主题11:为人与处世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主题11:为人与处世
1.季札挂剑
【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释义】
延陵季子将要到西边去访问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但脸色透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季子出使在晋国,总想念着回来,可是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徐国人赞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说:“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季札挂剑也成为不忘故约,诚实守信的历史象征。
【适用话题】诚实守信至仁至爱
【速用片段】
言为心声,言语是内心至情的表白,要明晰地洞视、了知为人真实的品操,就要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心善,行为就善,心恶,行为自然偏颇。有个季子挂剑的故事,说季札内心想要将剑送给徐君,虽然他并未作言语上的承诺,而且徐君已经过世了,然而他仍然信守着内心的诺言,不惜舍去千金难买的宝剑,将它挂在树上,怅然而去。自古以来,圣贤一再地教诲我们,高迈的志节往往是表现于内心之中。就像季札,他并没有因为徐君的过世,而违背做人应有的诚信,这种“信”到极处的行为,令后人无比崇敬与感动,真可谓“大信不约”。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成败的根源,源于我们内心的诚与敬。如果缺乏真诚的心与应有的信义,就好像车子无法走动一样,任何的事业都很难成就。
2.刘章歌田
【出处】《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人侍高后燕饮,高后令朱虚侯刘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进饮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章曰:“深耕概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吕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
【释义】
朱虚侯刘章对刘氏政权旁落愤愤不平。有一次宫中宴饮,吕后命刘章为监酒官,刘章请求以军法监酒,吕后一口答应。酒宴中,刘章请求唱耕田歌。他唱道:“耕田要耕得深,种田要种得密,留的苗儿却要稀,不是这个田里的种,挥起锄来把它除。”吕后听了默不作声。不一会儿,诸吕中有一个酒醉离席,刘章追上去一剑把他杀了。吕后大惊失色,但已经事先允许刘章按军法监酒,只好不欢而散。从此以后,诸吕都很畏忌刘章,大臣们都依附刘章,刘氏势力渐渐增强。
此典又作形容人胆识豪壮,常用形式有“刘章歌田”,又作“朱虚来归”“刘章解立苗”“恨不逢朱虚”。李白《朱虚侯赞》:“朱虚来归,会酌高堂。雄剑奋击,太后震惶。”他以刘章歌田的豪迈气势,当庭嘲弄那些贪赃枉法还假装清廉的人。
【适用话题】正气胆色不畏强暴
【速用片段】
畏惧害怕是人的本能。面临危险时、面临困境时、面临扶择时,人人都会害怕,害怕死亡,害怕失败,害怕“一失足成干古恨”,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汉朝朱虚侯刘章面对吕氏专权,在宴席上借“歌田”表达诛吕的决心,利用吕后授予的监酒令权力,斩杀吕氏爪牙。刘章胆识豪壮,不畏权势,青史留名。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说刘章“毫无畏惧”。扪心自问,如果环境要求你去赴死求义,你不害怕吗?你会,人人都会。因为我们是人,人只有一次生命,一去二不复返。而且你还有家人,你死了,他们也会如坠深渊,想到这些,你会害怕,会犹豫。可是害怕、犹豫之后,强者选择了战胜恐惧,顾全大局;弱者选择了退缩,被恐惧打败,于是强弱之分就此显现。所以,有恐惧感不代表懦弱,能否战胜内心的恐惧才是区分强者与弱者的关键。
3.次公醒狂
【出处】《汉书•盖宽饶传》
平恩侯许伯入第,丞相、御史、将军、中二千石皆贺,宽饶不行。许伯请之,乃往,从西阶上,东乡 (向) 特坐。许伯自酌曰:“盖君后至。”宽饶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魏侯笑曰:“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
【释义】
盖宽饶,字次公,为人严峻苛刻,经常弹劾别人。平恩侯许伯给他斟酒,他说:“不要多给我斟,我是酒狂。”丞相魏侯说:“你醒的时候也发狂,何必酒后。”后以此典指人性格狂放;也借以指酒醉发狂。陆游诗云:“次公醒狂何必酒,直谅多闻俱可友。”
【适用话题】宽容友善清醒
【速用片段】
古希腊特尔斐神殿刻着一句铭文:“人啊,认识你自己!”虽以神的口吻,却是人类对自己的告诫。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认识自己的德行和才能,立身行事才能保持清醒,少犯糊涂。《汉书•盖宽饶传》有一个故事:盖宽饶为人严峻苛刻,经常弹劾别人。有人给他斟酒,他说:“不要多给我斟,我是酒狂。”丞相则言:“你醒的时候也发狂,何必酒后。”一语道破了他的不能认识自己的缺陷。我们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认知愈来愈深刻,但是我们对人类自身,对作为生命个体的自己却了解甚少。一时的喝彩,暂时的掌声,容易使人忘了最终的目标,丧失斗志,留一只眼睛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