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2-2023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6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0/11 6:52: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7980字。

  2022-2023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文化热词,“圈层”指人们信息的接受、文娱产品的选择以及社交,在某一相对固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大众文化圈层化,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副产品。根据人生经历、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大数据,互联网使用者被划定为若干个群组。不同种类的信息和文娱产品,依此“精准”推送。在此过程中,个体构建起具有独特自我标识的信息世界,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从我认识或认可的人那里获取”。
  “圈层”的出现有其必然性。面对海量内容,人们需要高效率地筛选出有效信息,因此形成对特定信息源的偏好和依赖。另外,当前文艺类型和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文化市场不断细分,无论个人爱好多么小众,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都能找到同好。特定文化圈层一经形成,创造和沟通的模式随之诞生:同好之人可以一起探讨,共同深耕这一领域。比如某视频弹幕网站涵盖7000多个兴趣圈层,许多内容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比如,以民族舞蹈、民乐、汉服等为代表的“国风”内容增长迅速。当前“国风”爱好者已经超过4000万,创作者大多是95后,是热衷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年轻群体。
  年轻人对“独特性”的追求也加固了圈层,各种应用通过精准推送进一步强化这一趋势。这个过程容易造成“信息茧房”效应,即圈层内部与文化整体相隔膜,缺乏对社会整体的理解和认知。
  有鉴于此,一方面,我们要清楚认知大众文化“圈层化”的形成过程,认识到是技术的迭代和青年文化寻求个性标识的诉求彼此呼应,形成了今天的圈层化。另一方面,则要从大众文化圈层化现象中,获取推动社会文化生产的有益启示。对身处文化圈层中的个体来说,可推动圈层文化中的部分文化要素为时代和社会共享,积极促进圈层文化与文化整体的互动互通,实现圈层文化的“破壁”“出圈”。
  数字化时代,人们看似可以掌握无穷信息和海量知识,但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小天地,这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每个人的挑战,也是我们必须培养的媒介素养。大众文化的圈层化,是社会发展必然现象,我们要正视它、研究它、善用它,激发其内在文化创造力,使其成为推动社会文化蓬勃发展的力量。
  (选自罗小茗《既要特色,也要共识(网络文化关键词)》,《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圈层”是指信息的接受、文娱产品的选择以及社交,在某一固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
  B. 随着创造和沟通的模式产生,出现了特定文化圈层,同好之人可以一起探讨,共同深耕。
  C. 通过大数据被“精准”推送的不同种类的信息和文娱产品完全符合个体的需求。
  D. 一个文化圈层的形成可以有助于这一领域文化的发展,但也可能导致“信息茧房”效应。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以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论述了“圈层文化”,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B. 第二段以当前“国风”内容增长迅速为例,意在论证同好之人可以一起探讨,共同深耕这一领域。
  C. 文章第二、三段论述了“大众文化圈层”的形成原因以及大众文化圈层化出现的一些现象。
  D. 文章以数字时代的文化热词“圈层”为核心,论述客观、辩证,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使没有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发展,大众文化圈层化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会出现。
  B. 对圈层中的个体而言,要想掌握无穷信息和海量知识,就要实现圈层文化的“破壁”“出圈”。
  C. 面对大众文化圈层化,要认知其形成过程和原因,在其现象中获取推动社会文化生产有益启示。
  D. “圈层”的出现,与面对海量内容时人们对特定信息源的偏好和依赖以及文化市场的不断细分有关。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A.“在某一固定的群体范围”错误,原文第一段是“在某一相对固定的群体范围”,选项缺少“相对”一词。
  B.强加因果关系,从原文第二段“特定文化圈层一经形成,创造和沟通的模式随之诞生”可见“特定文化圈层的形成”与“创造和沟通的模式的诞生”并没有因果关系。
  C.“完全符合”表述过于绝对化。文中表述为“根据人生经历、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大数据,互联网使用者被划定为若干个群组。不同种类的信息和文娱产品,依此‘精准’推送”。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晒苦,晒老师,晒友,现在是网络时代,什么都讲一个晒字,从发出自己小家的装修情况,到晒出各个政府大楼的豪华装修,形形色色的晒文化,已经通过网络深入人心。
  晒苦:一位80后网友发帖倾诉自己的生活和热播电视剧《蜗居》的女主角竟开始惊人相似。该帖中“房奴”“甲流”“蜗居”等敏感词汇和楼主的经历,迅速引起网友同情和共鸣。在心理咨询中,有五成“房奴”心理上或多或少会产生焦虑情绪,年轻“房奴”更易产生心理亚健康,将上网诉苦作为缓解精神压力的方法,这种晒苦行为已成广大网民解压方式之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