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普通高中毕业班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2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0/26 20:27: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120字。

  广西普通高中毕业班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籍历史悠久、卷帙浩繁,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古圣先贤的深邃智慧。在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是重要方面。古人云“万物之中,以人为贵。”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我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人文精神。我们要善于从古籍入手,做好人文精神的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本义是指对人进行礼乐教化。西周时期,对人的教化、人自身的修养开始受到重视。后来,孔子称赞周王朝“郁郁乎文哉”,指的就是文明教化成果斐然。春秋时期,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强化。《左传》中记载了郑国执政子产的一个故事,大意是说因为天上出现异常天象,多个国家同时发生火灾,有人主张用珍贵玉器来祭祀,被子产拒绝。因为子产认为∶“天道远,人道迩。”人的主体性,就这样逐步确立起来,人文精神的内涵也随之越来越丰富。
  在个人对自身方面,人文精神强调修身。我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来源于《大学》。古人把“修身”作为教化的起点,包含着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人格和尊严首先要得到承认和尊重的思想。同时,人文精神还要求在修身时把天性和修养结合在一起。《论语雍也》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修身要求个人高度自律、践行诺言。《论语》中说子路“无宿诺”,意思是子路践行诺言毫不迟疑,答应的事情就会立刻去办。《新序》中记载的“季札挂剑”故事,也是古人“重然诺”、严于修身的千古佳话。
  在个人对他人方面,人文精神要求包容。古人认为品行宽厚的君子,对于他人有一颗包容之心。《论语》记载,在孔子周游列国时,子路有一次没能跟上队伍,问种地的老农“子见夫子乎”老农毫不客气地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孔子听说后不以为忤,反而称赞老农是“隐者”。还有一个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郑国百姓很喜欢在乡校聚集,议论时政。有人劝子产∶“干脆把乡校拆了吧。”子产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百姓是我的老师啊,我为何要去拆毁乡校呢! 在人文精神中,既强调个人作为人的主体性,也尊重他人作为人的主体性,所以人文精神也要求彼此尊重个性差异,互相理解和包容,在此基础上和而不同、和睦相处,才能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在个人对人类方面,人文精神提倡大爱。《周易》中有句名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认为,君子的核心品行是“仁”,而“仁”的本质就是“爱人”。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应该爱天下之人,这就是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对于全人类的大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古人追求的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礼记》提到的“天下大同”,“天下大同”的前提是“天下为公”。放在今天可以理解为,在发展、安全、气候等关系人类共同命运的大事上,国与国之间应该携手合作、同舟共济。
  (摘编自冯胜君《万物之中 以人为贵——做好人文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籍是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是传承和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B.人文精神最早见于西周时期,表现为重视对人的教化、人自身的修养,其内涵逐渐丰富。
  C.修身是教化的起点,人文精神强调通过修身来压制天性,个人做到高度自律、践行重诺。
  D.人文精神要求人与人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以此实现对自我与他人的主体性的尊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对古籍中体现人文精神的相关内容的分析,主要论述了人文精神的历史源远流长。
  B.文章从个人对自身、个人对他人、个人对人类等三个角度分别论述了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
  C.文章末段引用《周易》中的名言与孟子的话,都是用于论证“大爱”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D.除了引用论证,文章还使用了举例论证等方法,让抽象的人文精神内涵概念变得容易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既要从古籍中汲取先贤智慧,又要与新时代的发展同频。
  B.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是最高级的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宝贵所在。
  C.《史记》中廉颇与蔺相如两人间的故事,表现了人文精神中的修身、包容与大爱。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求同存异,彰显了人文精神在民族、国家层面的时代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现阶段,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已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新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必然途径。从两者的关系来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数字经济通过新要素、新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新全要素生产率三条路径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增长。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为数字产业规模增长、结构变迁与升级创造了外部需求环境,实体经济所涵盖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