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期中教学情况调研高三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40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和田地区策勒县期中教学情况调研
高 三 语 文 2022.11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值为150分.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数字标号涂黑.
3. 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子了解人们追求财富的普遍心理,但是强调要以义取财;他理解财富增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所以强调先富后教;他深悟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因此主张将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无论是追求财富、创造财富还是分配财富,孔子都力求将其框定于仁德与道义的范畴之中,体现了他对社会公正的期许。
孔子认为追求财富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语出《论语•里仁》,以下只注篇名)。但是,当追求财富与坚守道义相矛盾时,孔子绝不会放弃道义。如果不能通过正当渠道获得财富、摆脱贫贱,那就宁肯不处富贵、不去贫贱。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常有人以此为依据来证明孔子“重义轻利”,其实,孔子“重义”确是事实,“轻利”的说法则值得商榷。他从不反对而且鼓励人们追求财富,只是当求利与道义不能两全时,他赞赏能坚守道义的君子,都视只知求取钱财而违背道义的小人。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基于道义的财富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应是最贴切的表述。
孔子理解财富增长既是民众对富足生活的期许,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所以强调先富后教。《论语》记载,孔子到卫国,感叹人口已经很多了。人力是创造财富的基础,孔子看到这点感到很欣慰。学生再有问他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孔子说“富之”。仅有基础是不够的,还要将人力资本的作用发挥出来,通过创造财富使民众富起来。“既富矣,又何加焉?”那么富起来之后呢?孔子说“教之”(《子路》)。生活富裕之后,可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孔子不是空谈仁德与道义,而是强调要务实社会的物质基础,先让人们过上好日子,再进一步通过教化达成谦逊守礼。
孔子基于社会公正,反对贫富过于分化,强调要有合理的财富分配制度。“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如果财富分配不公、民众不能各得其所,不仅社会秩序不能安定,统治者也会有倾覆之患。在孔子看来,当时的统治者过多的贪欲,正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原因,也是社会不公正的结果。民众富足与国家富裕是一体两面:“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足?”(《颜渊》)民富才能国富,反之亦然。
改革开放和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和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为全体人民提供了追求财富的机会,培育了全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群体。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也通过财富分配和占有在某些方面有所体现。孔子财富观中蕴含的社会公正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社会公平正义相契合,可以启发我们正确看待和追求财富。与此同时,在财富分配方面,既考虑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更要采取有效举措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努力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摘编自刘宏伟《学界观点——孔子财富观的社会公正意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基于社会公正,应该将财富观框定在仁德与道义的范畴中。
B.孔子认为,获取财富时能否以义取财,是君子与小人的一个分野。
C.孔子认为,人力是创造财富的基础,发挥人力资本可使民众富起来。
D.孔子认为,合理的财富分配制度能缩小贫富差距,使民众各得其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三段论述了孔子的先富后教观,强调物质基础是教化民众和社会文明的前提。
B.作者基于孔子的财富观,主要论述了我国新时代社会现实中的公平正义问题。
C.文章运用引用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周密而充分地论证了孔子的财富观。
D.文章论证结构井然有序,先总论后分论,各分论点之间呈现出一种递进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重义尚利,认为“义”与“利”都是人性的本能,人不仅有逐利的冲动,也会有道德的萌动。
B.孔子认为,只要抑制住统治者的贪欲,消除贫富分化,夯实社会物质基础,人们就会做到谦逊守礼。
C.毛泽东的“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必将出现文化建设的高潮”的论断,合乎孔子“先富后教”的观点。
D.孔子财富观中的社会公正理念,不能很好地为当今社会处理民众富足与国家富裕之间的关系提供借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再设计”指的是把平常物品的设计再做一下。你可以称之为一种试验,一种把熟悉的东西看做初次相见般的尝试。再设计是一种手段,让我们修正和更新对设计实质的感觉。这种实质隐藏在物的迷人环境中,因过于熟悉而使我们不再能看见它。
从零开始搞出新东西来是创造,而将已知变成未知也是一种创造。要搞清设计到底是什么,后者可能还更有用。一切塑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