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11月模拟统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2680字。
柳州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11月模拟统考试题
语 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满 分 150分)
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 无效。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 代 文 阅 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标举“境界”为诗词之“本”之后,百十年来,“境界”(“意境”)就占据 了中国诗学和美学的核心地位;与此相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贬斥的“神韵”则坠落不名之 地。从刘勰的“风骨”、经严羽的“气象”,到王士祯的“神韵”,具有一条清晰并且义理深厚的文脉, 这条文脉展示的是我国诗学— 美学的精神追求,是关于中国诗歌和中国艺术的本体精神建构。
20世纪初,王国维撰《人间词话》标榜“境界”(“意境”)。他称:“词以境界为最上”,“然沧浪所 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文学之工与 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王国维将其所倡“境界”和严羽的“兴趣”、王士祯的“神韵”放在一个层面上,探论诗词本体, 包含了两个误解。其一,严羽固然主张作诗从兴趣出发,推崇“盛唐诸人惟在兴趣”,但严羽论诗 并不以“兴趣”为本,而是以“气象”为本。他说,“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又 说“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王国维忽视严羽的气象论而否定其兴趣说,是误作针 对。其二,王国维以“境界”指称诗词作品整体。所谓“有写境,有造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 境”,即是从诗词作品整体作判断。与“境界”不同,“神韵”不是对诗词整体作判断,而是指诗词内 在的、亦即形而上的美学特质和感染力。王国维以“境界”否定或取代“神韵”,也失于针对。
“境界”一词出现于汉代,意指“疆界”。“意境”一词,出现较晚,早见于隋代释吉藏《中观论 疏》,其中说:“意境既如此,在心亦然。”因为唐代佛学兴盛,以“境界”与“意境”传译佛经成为盛 事,也促发了诗论以“境”论诗,即所谓“诗境”概念的提出和建构。但值得注意的是,唐人论诗,只 言“境”,偶或言“诗境”,绝少言“境界”或“意境”。王昌龄是史上首次以“意境”论诗的作者,但也 仅在《诗格》中两次使用。
以“境界”论诗,滥觞于宋,流行于明清之际。但是,在明清诗论中,境界、意境与气象、意象等 概念是被混合使用的,无论境界还是意境,都没有获得重要地位。在王夫之《古诗评选》《唐诗评 选》和《明诗评选》三书中,“神韵”出现16次,“境界”出现4次。细读文意,在王夫之的诗评中,“境 界”的使用,多趋同于“神韵”之义,可用后者替换前者。
在20世纪初,王国维基于误解而对“兴趣”和“神韵”排斥,并且标举“境界”(“意境”)为诗词 之本,开启了后世学者对“境界”的过度推崇。百十年来的中国诗学研究,在将“境界”(“意境”)作 为诗学本体加以核心化,并以之为囊括中国诗学理论的最高范畴作体系化建构的同时,极大限度地忽视并排斥了风骨、气象和神韵三个更为根本且更具传统意蕴的诗学范畴的研究。在经历曲 折之后,我们应当从尊重历史的原则重新探讨中国诗学本体。中国诗学本体,是一个历史运动之 物。从风骨奠基,经气象深化,到神韵定型,这是中国诗学本体建构的文脉深厚的历史进程。
(节选自肖鹰《从风骨到神韵:再探中国诗学之本》)
【注】诗学:关于诗歌本质、结构及创作等一般原理的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王国维以“境界”排斥“神韵”,后世又对“境界”过度推崇,使得“神韵”声名不显。
B.相比气象,兴趣在严羽诗论中具有更重要的位置,却被王国维忽视和否定,以为不能探本。
C. 以“境界”论诗,是从诗词作品整体作判断,而“神韵”则是指诗词内在的美学特质和感染力。
D. 中国对“诗学之本”的精神建构自风骨创始、经气象开拓,而以神韵定型,有一脉相承的轨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对中国诗学之本重新进行探讨。
B.作者批判性地对王国维标举“境界”、误解中国诗学本体的偏失进行了辩议和纠正。
C.在四、五段中作者使用文献资料作考据,证明“境界”长期以来处在非主流地位。
D. 文章使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进行论证,使论述透彻,且说服力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风骨”“气象”“神韵”一脉相承,都是指向于诗词的精神内核的品评标尺。
B.在唐代,“境界”与“意境”因为广泛用于传译佛经,所以在诗论中反而少用。
C.王国维如果没有误解严羽诗论主张,他就能够正确认识和探寻中国诗学本体。
D.百十年来,中国诗学研究坚持遵循传统的诗学路线,对“诗学之本”进行研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20世纪中叶诞生的分子生物学建立在还原论的基础上,认为生命活动遵循着基本的物理学 和化学规律。在分子生物学家看来,生命是一部按照决定论规律运转的“机器”,研究者的任务就 是要提出科学假设,进而通过研究去认识和揭示这种规律。然而,后基因时代的研究揭示,生命 并非是这样一架简单的决定论“机器”,而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催生了一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