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35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三语文9月月考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0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2/6 14:10:0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240字。

  2022-2023学年度高三语文9月月考卷
  考试范围:月考;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计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古代成人礼定型于周代。男子成人礼称冠礼,女子称笄礼。冠礼是周代士及以上阶层所行的礼仪,现存《仪礼•士冠礼》是当时士阶层以及后世礼仪重建的文本依据。古人重冠礼,将冠礼置于礼仪之首,所谓“冠者,礼之始也”。冠礼最核心的环节是三加冠服和命字。冠者加冠命字之后,从此拥有做官从政、参军从戎、家族祭祀的权利,完成从青少年到成年的转变,正式步入成人行列。《礼记•冠义》云:“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又云“三加弥尊,谕其志也”。怎样做到谕其志呢?这就牵扯到成人礼中的训诫话语。
  ②冠礼中三加冠服,每一加都有祝辞,命字后还有字辞,均含训诫之义。按照《仪礼•士冠礼》记载,三加冠,首加缁布冠,念祝辞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皮弁冠,祝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爵弁冠,祝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笱无疆,受天之庆。”也就是说,加冠之后,你要放弃你的童稚之心,端正你的仪表容貌,慎修德行之性,在嘉宾和兄弟的见证下成人之后,要努力修身养性,成为一个道德君子。然后是命字,要念字辞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日伯某甫。”就是说,美名配俊士,从此你要保守自身德行,配得起这个名号。主持冠礼的重要人物是宾者,宾者多是当时社会所公认的成“人”模范,他们在仪式上的出现和教诲对冠者而言是一种很好的道德示范和人生导引。此外,冠者在加冠之后还要拜见国君和乡大夫,接受他们的训诫。乡贤们通过祝辞和训诫语词将儒家的做人规范和成人标准内化于冠者心中,对其身心意志进行规训。
  ③古人有名有字。一个男孩出生三个月后要由母亲抱着去见父亲,父亲“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行冠笄之礼时又另取字,从此同辈之间以字相称,在父辈和国君面前仍称名,所谓“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在人际交往中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因为取字,正是为“敬其名也”。在《仪礼•士冠礼》中虽有命字仪节,但并没有专门关于字的来自和含义等的介绍。到了晚唐时期,出现了字说的创作,用来解说取字的意义、字本身的含义并加以劝勉之辞。
  ④由于古代的字伴随士人的终生,因而这种蕴含着父辈的叮咛、教诲和期望的意义符号如同纹身一样镌刻在成年者的身体上,甚至超越了身体符号的意义,而内化为一种做人的理想追求和行为规范。晚唐以后,字说文体逐渐兴盛起来,北宋时期黄庭坚、苏轼等均作有大量字说,南宋时理学家又借助字说文体复兴冠礼,使其得以在社会上盛行,至元明两代达到最盛,数量逾千篇。还有一些文体,如字序、字叙、字训、字解等,都是士人应邀为其友人的子女、自己的族中后辈或者自己的子女等在冠笄成年取字之时所作。这些字说写作内容或繁或简,形式或韵或散,蕴含着长辈的殷殷希望和切切叮咛,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成人观念和伦理价值观。学者叶国良曾对“字说”与成人礼关系加以集中讨论,认为字说源于周代冠笄之礼中的“命字”仪节,在冠笄礼仪式衰微之时,部分取代了冠礼的部分功能,在民间社会继续发生作用。
  ⑤虽然当代的成人仪式中没有加冠命字的仪节,不再需要对于名字由来和含义的解说,而变成了蕴含着成人道理的各种讲话和寄语,但是成人礼中的训诫环节和劝勉语词依然存在,其核心是使人们明确成人的道理,明确何为成人、如何做人的标准和含义。这或许也是成人礼绵延不绝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贺少雅《训诫——成人礼上讲什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男子成人礼,冠礼是周代士及以上阶层所行的礼仪,在古代礼仪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B. 冠礼分为三加冠服和命字两个环节,古人把这两个环节看作是对一个人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时机。
  C. 《仪礼•士冠礼》中有关于命字仪式礼节 记载,却没有解说取字的意义、字本身的含义等内容。
  D. 当代成人礼虽不行冠笄礼,也不另取字,但各种讲话、寄语与古礼中的祝辞、字辞的功能相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先从中国成人礼形成时间写起,接着阐述举行冠笄礼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出成人礼训诫话语这一中心话题。
  B. 第二段直接引用加冠仪式中所念的祝辞和字辞,并阐释其中蕴含的训诫之义,意在说明古代成人礼程序的繁杂。
  C. 第四段引出解说字本身含义、取字意义的字说以及同类文体,意在论述冠笄礼仪式衰微时它所起到的训诫功能。
  D. 文章论证方法丰富而又灵活,使用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方法,其中以直接引用为主,论证充分,具有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加冠服每一加祝辞都有关于“德”的训诫,甚至主持冠礼的宾者都要求是人之楷模,可知古人非常重视道德教诲。
  B. 乡贤们可以对冠者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胜人者有力,白胜者强”等内容,使其从中得到教诲。
  C. 古代男子同辈之间要以字相称,如果直呼其名就会被视为不敬;但是在父辈和国君面前,则可以直呼同辈之名。
  D. “轼”,指车厢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子瞻”,源自《左传》“登轼而望之”。苏轼的名字里蕴含着长辈的训诫之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冠礼分为三加冠服和命字两个环节”错,原文是“冠礼最核心的环节是三加冠服和命字”。选项将“最核心的环节”丢掉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举行冠笄礼的重要意义”错误,原文“冠者加冠命字之后,从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本题共计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背叛炊烟
  胡宗波
  “背叛”炊烟,需要勇气。
  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了重重大山怀抱里,整日里要和炊烟相依为命。
  或许是命运的驯化,温顺的山区人顾家,更恋家。每天,村人执拗地在炊烟上挂满家的味道,倔强地把炊烟定格成为家的方向。一天天,一年年,炊烟被雕琢成了人们心灵的归宿,剪不断,理还乱。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炊烟划出的半径。
  靠山吃山,靠山烧山,这是人类生存的不二法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