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6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2/11 8:16:1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0 总计:1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33320字。

  2022-2023学年高三(上)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学术出版对于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有着特殊意义,它的发展壮大需要以下四种力量的汇聚爆发。
  第一,文化自信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主体性和原创性意味着要“以我为主”。而作为出版主体的这个“我”要立起来,就必须真正搞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关键性的理论命题,这也是一个出版人建构文化自信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挖掘学术出版的资源、辨析学术出版选题的价值、甄别相关学者的立场和水准等具体的学术出版工作才有了立足点和抓手,出版人的内心也才更有底气。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样的“文化自信”,出版人才真正有能力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和理论资源等转化为出版资源。
  第二,专业服务的力量。对话语体系建构起支撑作用的是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学者是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创造的思想成为建构国家和民族人文社科话语的基本“建筑材料”。基于此,学术出版任务的起点就是服务好学者在知识生产、观点创意、理论创新和思想创造方面的具体工作。在这方面,出版社要有意识地培养具有良好学术素养和学界敏感度的编辑,让他们有能力侧身学术界,甚至成为相关学术共同体中的一份子。此外,学术编辑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确保他们有能力帮助学者设计合适的出版项目,并且在出版的全流程中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出版品质的力量。从一个社会的整体文化结构来看,学术出版应该成为知识精英文化和图书出版文化的结合部,体现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特质。这需要出版社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高质量选题的甄选与把握;二是学术出版物最终呈现风格的严肃性、典雅性以及总体设计形态的品质性,比如,在装帧设计、纸张选择、编校品质把控等方面都应当做到优中取优;三是图书发行渠道战略的高位性,高品质的学术出版除了应抢占主流的发行渠道以外,还应当打通政治、学校等主导文化领域的沟通路径,最大可能地扩大自身的影响;四是口碑导向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学术出版在整个流程中必须拥有良好“议题引导”的能力,一方面要向更广泛的读者传递有效信息,另一方面也要提防“反向话语”乃至“敌对话语”的干扰和侵袭。此外,出版物的物理形态、发行渠道等学术书籍内容以外的要素也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第四,融合传播的力量。除了在学界等专业领域建构共识以外,还应当在更大的社会文化范围内发挥自身的影响力。这对学术出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沉下来”,学术出版应担负起相关的“学术普及”工作。在这方面,“融合出版”将发挥独特的作用。比如,寻找时机完成学术著作通俗版的出版和发行工作,做好电子出版工作、邀约作者以电视访谈、中视频、短视频等方式完成针对普通读者的“导读”工作,等等。二是“走出去”,要依托“中华学术外译”等项目,同时发挥学者所在高校、科研院所的国际化资源,将优秀的学术出版物推向海外。更重要的是,学术出版要依托不同语种的翻译出版工作,在国外主流书评杂志、高端网络平台、社交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引导性声音,在域外建构中华学术话语的力量。
  (摘编自祁林《学术出版的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版人理解了我国的政党、治国指导思想、社会制度等理论命题,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就能彰显文化自信。
  B.学者创造的思想是建构国家和民族人文社科话语的基本要素,所以学术出版最重要的任务是服务好学者。
  C.彰显学术出版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特质的方式是学术出版重视书籍内容外的物理形态、发行渠道等要素。
  D.学术出版要“沉下来”,可以考虑“融合出版”的方式,因为“沉下来”是为了让学术著作在大众间普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我国学术出版行业如何发展壮大进行探讨,条分缕析,结构清楚。
  B.文章第四段从四个角度论证学术出版要体现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特质,重点突出。
  C.文章在论证时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论证生动,有说服力。
  D.文章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还提出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措施与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深入理解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可帮助出版人构建文化自信。
  B.编辑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学界敏感度、服务意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做好学术出版工作。
  C.提升出版物质量要重点关注出版物内容,淡化装帧设计、纸张选择等与学术内容无关的要素。
  D.学术出版“走出去”能够扩大中国学术的影响力,也能助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应该予以支持。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
  (3)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原文观点进行辨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迅速,基本涵盖了氢气制—储—输—用全链条。氢能产业链的上游为制氢,我国是世界第一产氢大国,氢气产能约3300万吨。根据制取过程的碳排放强度,氢被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灰氢是指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氢气,在生产过程中会有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蓝氢是在灰氢的基础上,应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实现低碳制氢;绿氢是通过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在制氢过程中没有碳排放。目前,我国氢气制取以煤制氢方式为主,占比约80%。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持续降低,绿氢占比将逐年上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