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考研究会高考测评研究院2020级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率检测分阶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2/12 9:13:2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8 总计:2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270字。

  保密★启用前
  广东省高考研究会高考测评研究院2020级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率检测分阶考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真实和虚伪的问题,是刘再复对鲁迅悲剧美学分析的切入点。在“真实论”的标题下,鲁迅悲剧观的精神,聚焦真实美感和虚饰之间的鸿沟,透视现实的悲剧真实,摒弃弥漫于文化和意识中的虚幻的雅乐。
  刘再复引用鲁迅著名的悲剧定义∶“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呢,鲁迅没有阐明,刘再复也没直接解释。但刘再复根据鲁迅的说法,暗示理解悲剧就要学会触摸现实人生的底线,必须了解最起码的“人的价格”,这就是鲁迅的“立人”说提出的“被压抑的人性”。悲剧意味发生暴力摧毁人的身心的完整性、圆满性,剥夺人生尊严和权益。刘再复分析重心放在主流文化传统如何排除,粉饰,回避,"救赎"悲剧的社会现实,以虚文掩盖真实上。
  鲁迅评杭州西湖名胜雷峰塔的倒塌可为一例。不少文人墨客哀叹如此美妙的景致居然一夜间丧失了,西湖十景少了一景,定要补足十景而后已。鲁迅不以雷峰塔倒塌为悲哀,却倡导在毁灭和灾祸降临时毫不退却、不求慰藉。刘再复解释道,悲剧事件和冲突是人生常态,是真实的底线,人生社会本有缺陷。悲剧真实,是虚伪欺瞒的“十景病的仇敌”。悲剧拒绝自我安慰、自欺人的审美趣味,拒斥对灾难置若罔闻的懦弱心态。在雷峰塔倒塌中,鲁迅抨击文人和史家醉心于重写灾难的过去或史迹,使之可观赏可忍受。他们粉饰灾难,"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
  “在瓦砾上修补老例”精辟地概括了传统历史书写中自我欺骗的文化心理,这是长期形成,代代相传的一种审美范式和心态。鲁迅不仅批评廉价的情感满足,抨击回避现实的十景病,还用悲剧美学钩沉、透视中国历史上的悲惨事件。其历史观与悲剧观是望远镜瞭望真实世界的两个镜片。
  鲁迅在《病后杂谈》和《病后杂谈之余》两篇杂文中列举了几个历史上的悲惨事件。要在官方历史中寻找直言不讳的记录是很难的。但悲剧观察者,就是要为受创的身体,为撕裂创痛的体验作真切的记录。《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就具备这种穿透力。文人伪士也会接触到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件,但他们立即编造华丽转身救赎故事。经典的例子是明朝永乐皇帝如何处置忠臣景清和铁玄。永乐诏令将景清剥皮,将铁玄油炸。铁玄的两个女儿被发送妓院,沦为娼妓。这些残忍旧事众人皆知。但更令人作呕的是文人和史家想方设法重写这些残酷的事件。铁玄的两个名门闺媛贬为娼妓,而文人却在两人的遭遇上编了一个动人圆满的故事让她们与官宦仕人完婚。
  针对这种自欺欺人、沉浸于心地晶莹的审美幻象和心满意足的表达,鲁迅的悲剧反其道而行之。悲剧观执意滞留在痛苦和受难地体验和记录中,眼光投向旧中国历史和生存状况,对历史浩劫毫不退避,毫不眨眼地直面相对,拒绝编织宣泄情感的拯救图景。
  (摘自王斑《“后真实时代”的悲剧观》)
  材料二
  鲁迅的悲剧观是独特的,在美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悲剧思想的形成自有一定原因。
  在鲁迅的幼年时代,曾家道中落。家庭的变故随之带来的人情冷暖,给鲁迅幼小的心灵以巨大的冲击,加深了他对人生痛苦的深刻体验,以至于多年后他仍然忘不了这种世态炎凉给他的刺激。鲁迅生活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时代。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正面临着亡国的危险。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幻灯片事件”深深地刺激了他,使他坚信,改变人的精神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文艺。通过“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文中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包含身心的完整性、圆满性,人生的尊严和权益。
  B.鲁迅先生悲剧美学是独特的,他的悲剧观执意滞留在痛苦和受难地体验和记录中,主张透视现实的悲剧真实。
  C. 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尾削弱了悲剧的真实性,遮蔽了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这是中国古典悲剧最大的缺陷。
  D.鲁迅先生认为,哀叹雷峰峪倒掉的文人和传统历史书写中都有一种自我欺骗的文化心理,这是长期形成的心态。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重在谈论鲁迅先生的悲剧美学,材料二重在探究其悲剧观形成的原因。
  B.举“鲁迅评雷峰塔倒塌”事例,论证文人粉饰太平,追求廉价情感满足的本质。
  C.狂人是作者满怀悲痛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人生的悲惨,抚慰人们撕裂的创痛。
  D.材料一运用了事例论证与对比论证,突出了鲁迅先生悲剧观与古典悲剧观的不同。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古典悲剧观的一项是()(3分)
  A.《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化鸳鸯。
  B.《诗经•氓》中采桑女毅然离婚的果敢与决绝。
  C.《长恨歌》中临邛道士作为使者与太真相见。
  D.《窦娥冤》中窦娥父亲中举,沉冤得雪。
  4.请结合材料二概括鲁迅悲剧观形成的原因有哪些(4分)
  5. 祥林嫂(《祝福》的主人公)是鲁迅作品中最悲剧的人物之一。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祥林嫂是怎样体现鲁迅先生的悲剧观的(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砸缸的人
  申平
  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五十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
  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