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12首赏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七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8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2/14 19:26:5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940字。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12首(全)赏析
  4 古代诗歌四首
  4.1曹操《观沧海》赏析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⑴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⑵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有两处,一为《汉书??地理志》所载骊成的大碣石山;一为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10]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⑶沧:通“苍”,青绿色。
  ⑷海:渤海。
  ⑸何:多么。
  ⑹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⑺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 ,高起。峙,挺立。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创作背景】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眼前的景观,神奇而又壮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
  4.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随君 一作:随风)
  【译文】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
  【注释】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与:给。
  随君:一作“随风”。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创作背景】
  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代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