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学联体2023届高三联考第一次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2/23 18:10: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910字。

  秘密★启用前
  2023届高三联考第一次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斑级、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李梦阳的边塞诗记录了西北乃至整个北方的边政、生活和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他在西北生活多年,多次参与处理边务,他的边塞诗作表达了他对边务的观点和对边民的深切同情,具有较为鲜明的“史诗”特征。
  明中期边惠日重,而自明初以来建立的军事制度日益败坏,将官贪腐横行、军纪涣散,这又使得边疆形势进一步恶化。有感于此,李梦阳在诗作中对边政的积弊多有揭露。《诸将八首》就集中对将官的问题一一指摘。《其一》指出明军将领指挥呆板,"胶柱谈兵",徒有武勇,终至丧师辱国。《其五》指出军爵世袭之病。诗人认为世袭制度下,将领虽众,但多是靠祖荫得官的纨绮之辈。《其七》讥刺了伪造军功致使奸佞之人升官晋爵的现象。
  李梦阳对边务弊政的揭露,归根结底是为了安定边疆。除扫除积弊外,安边最直接的方法当然是派遣良将守边,因此,李梦阳在边塞诗中也僧名将之典,积极建言,如《秋怀•其二》先对故乡庆阳的悠久历史和壮美山川表达了赞美,尾联却笔锋一转,指出西北边患严重,期盼有郭子仪一般的良将来守边。李梦阳希望明廷能知人善任,对才华出众的将领,能够效法前朝,不循常规,大胆起用。《其六》借东汉末年白局将军公孙瓒之典,盼望有良将早日破敌,扫灭寇氛。另外,他在《秋望》《李广》等诗作中也反复表达了这一愿望。
  同时,李梦阳也深知单靠武力难以彻底平定边患,因此,他还提出要师法前人,善用和议之策。如《诸将八首•其八》云:“安得即时寻魏绛,务农休甲报皇天。”李梦阳借用典故,希望明廷能借鉴历史,并期盼出现有能力主持和戒政策的将领,使边民脱离征战之苦。与此相对,他对边将错误执行和戎政策带来严重后果的行为也给予了批评,如《秋怀•其五》诗云:"朝奴本意慕华风,将校和戎反剧戎。”
  因为具备史家的品格,李梦阳在一些边疆事务上也表现出高于一般士大夫的眼光。如对明武宗亲征一事,大臣多视之为鲁莽举动并反复劝止,而李梦阳通过《圣节闻驾出塞(二首),在一定程度上对明武宏的亲征表达了支持。《其一》描写了满朝文武和外国使臣在京城翘首期盼武宗回朝的情形。诗中借周穆王西征犬戒之典而反其义,表达了对武宗早日奏捷归来的期盼之情。《其二》诗云:“万乘时巡万寿临,襄舆漠漠碛沙深。非忘殿闽呼嵩日,应系单于款塞心。”既表达了对皇舆亲履除地的招忧,也对武宗的亲征表示理解。“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明史•鞑传》),也用事实证明武宗亲征的重要意义。
  可以说,在戍边生活的描写方面,李梦阳的一些诗作不让盛唐名家。这固然是由于他出众的诗才,但更重要的是诗笔中所饱合的深情。多年在西北的生活经历,使李梦阳对边地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非常了解,而他在用诗歌记录。反映这些生活时,除了真实地描述之外,还在牢里行间渗入了深切的同情,从而让他的边塞诗具有了动人的力量。这也说明李梦阳的边塞诗不仅是从诗歌的题材、手法上向杜诗(杜甫的诗)及其他盛唐诗作学习,更是在内蕴上继承了杜诗悲悯、忧民的精神。
  (摘编自李锋《李梦阳边塞诗的"诗史"特征》)
  材料二:
  唐代边寨诗在中国诗歌史上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峰。边寨诗内容丰富,边疆雄奇壮阔的景色、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慷慨从军的英雄气概、传奇色彩的军旅生活、立志保卫边疆的历史变化等,构成了唐代边塞诗的雄奇壮美。唐代边塞诗以丰富的思想内容、多样的艺术手法,展现出唐代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和边地风情,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暄友好的民族关系,雄浑奇异的风物民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先提出李梦阳的边塞诗具有“史诗”特征,然后层层递进,从四个角度进行阐述论证,最后归结论点。
  B.李梦阳的边塞诗对将官贪腐横行、军纪涣散等边政积弊的无情揭露,最终还是为了彻底平定明朝边患。
  C.李梦阳的一些边塞诗不仅描写了戍边的生活,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如起用良将、善用和议之策等。
  D.李梦阳的边塞诗真实反映了边塞人民的悲苦状况,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这使他的边塞诗具有动人的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梦阳作为明代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史学家之一,他的边塞诗具有较为鲜明的"史诗"特征。B.李梦阳边塞诗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典,这在《秋怀》《诸将八首》等作品中可见一斑。
  C.李梦阳通过诗歌对明武宗的亲征表达了支持,也用事实证明武宗亲征的重要意义。
  D.唐代的边塞诗,反映现实的同时充满豪情,而李梦阳的边塞诗主要倾向是现实主义。
  3.下列李梦阳的诗句中,最能体现他继承杜甫诗悲悯、忧民精神的一项是(3分)
  A.原妻日以敛,林华不守故。B.分散倏老丑,孤游江湘阿。
  C.贺兰山下战,昨日几人归。D.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4.唐代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被认为是唐代边塞诗代表作之一,请结合材料二,说说此诗被列为唐代边塞诗代表作的原因。(4分)
  5.材料一说:“在戍边生活的描写方面,李梦阳的一些诗作不让盛唐名家。”材料二却说:“唐代边塞诗在中国诗歌史上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峰。"这两种观点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飞来飞去
  东山
  深夜,熟睡中的姚简被手机的铃声吵醒,同时被吵醒的还有他的夫人。他带着不祥的预感接听,果然,听到的是一串哭泣。这在他的意料之中,又仿佛在他的意料之外,心里紧张悲伤之余竟然还夹杂着一丝丝不那么体面的解脱。他需要确认,哪怕是明知效问,于是,便在姚久久一时半会儿尚不能中断的哭泣中很不礼貌地插了一句“到底怎么了?”“叔,奶奶上呼吸机了。”姚久久一边哭一边说。不是最坏的消息,他想,但愿没那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