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师大名校2023届高三备战高考语文模拟卷(四)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170字。
2023届高三备战高考语文模拟卷(四)
语文模拟卷
(本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典故,在古代又称事类。南朝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所谓事类,就是文章在表意抒情之外,引用故事、古语来论证今义,说明义理。刘勰的这一界定与阐释,今天依然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和接受。典故可以表现为一个词语或短语,也可以表现为一句话、一句诗甚至一段叙述。简而言之,典故包括事典、语典两类。
一个典故的意义,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典故最初生成时的意义;二是在文化传承的进程中典故被不断运用的意义,这个意义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甚至会与原来的大相径庭;三是当下使用的意义。理解典故简单认识一个典故的意义,关注其当下使用的意义也能粗略理解,但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的意义,这三者是不可或缺的。一句话,理解典故,不能脱离具体的空间语境:生成的语境,历史中使用的语境以及当下运用的语境。
一个典故的生成,首先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故事类的典故尤其如此,关羽疗伤的大段文字记载最终浓缩为“刮骨疗毒”4个字,甚或“刮骨”二字。相比较而言,语言类的典故浓缩幅度没有故事类那么大,但也必须有此过程,如“修齐治平”,就是对《礼记•大学》中开篇一大段文字的凝练,“见贤思齐”背后还隐含着“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次,一个典故的最终形成,还需要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典故生成时的最初意义往往具有多种思想倾向,在生成之后的话语实践中借助新的具体语境被反复陈述,倾向渐趋固定,意义逐渐明朗,由此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
因此,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不但要理解运用典故时的具体语境,还需要了解典故在生成与传播过程中意义变化的情况。如果说典故的生成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那么对典故的理解与阐释就是一个由少到多的分析过程。在这一方面,《平“语”近人》树立了一个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一系列讲话、文章中,经常引用一些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名言,并与朴素、大众化的语言相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话语风格。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曾明确提倡“不用典”,倡导文学革命,推行白话文。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并使用典故呢?
首先说明一点,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倡导“不用典”,并非彻底排斥用典,而是反对拙劣的用典,意在构建一个以口语为基础的白话文系统。实践证明,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彻底隔断旧文化,经过改造的旧文化,反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资源。再者,典故尽管生成于古代,但并非一成不变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词汇群体而存在,随着汉语的发展,也有不少典故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从最简单的层面而言,典故的存在,不但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而且在文本写作、语言交际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典故不仅仅是文学创作、论事说理的修辞手段,也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巧、对话策略,同时它还是历史的一个个缩影,是复述和记忆一个民族过往经历、所思所想的关键词。从一定意义上讲,典故承载着传承历史、延续文化记忆的功能。因此,学习典故、使用典故也是在重温历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此层面而言,学典、用典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摘编自王立群《典故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典故是指文章引用古代的故事、古人的言语来论证现在想要表达的意思的语言材料,有事典、语典两种类型。
B.深入理解典故,需要观照其最初生成时的、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被不断运用的和当下使用的意义,这三者都不能忽视。
C.典故的生成是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也是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更是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的过程。
D.在对典故的理解与阐释过程中,需要针对典故的生成特点进行由少到多的分析,了解典故意义变化的情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引用南朝梁文论家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文字,是为了说明典故的概念以及典故的功用。
B.文中举关羽疗伤的大段文字记载被浓缩的例子,说明了典故的最终形成需要有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
C.文中写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曾明确提倡“不用典”,是为了引出下文对学习并使用典故的意义的阐释。
D.文章先介绍典故的概念与分类,接着介绍典故的意义、生成过程等,最后论述当代学习并使用典故的意义,论证层次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典故可以是一个词语或短语,也可以表现为一句话甚至一段叙述,刘勰的这一说法仍为今天大多数学者认同和接受。
B.《平“语”近人》常引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名言,融合朴素、大众化的语言,在典故的理解与阐释方面树立了典范。
C.典故不是一成不变的特殊词汇群体,它们都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
D.典故是复述和记忆民族过往经历、所思所想的关键词,因此要传承历史、延续文化记忆,必须学习并使用典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海洋生物学实验站
[美]刘易斯•托马斯
坐落在美国伍兹霍尔的海洋生物学实验站是一个人类机构,具有自己的生命,进行着自身繁殖。这地方被凑成一起,赋予生命,维持到今天这种成熟状态,还准备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变复杂,而做出这一切的只能被描述为一伙人。不管是百年来那些主管其事的显要的名人,还是季节性涌来骚扰的那数不清的委员会,或是名义上拥有并操纵着它的那六百人的集体,甚至包括那些董事,都未能对之做更多的事,不过是极轻地执着这个机构的缰绳。它自有主意,而它的主意是以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