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30550字。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新中国70年的文学中,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大多数——劳动者成为主人公。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各类文学作品当中,不乏对社会底层人们的描写。不过,他们基本上处于作品人物群雕中的边缘地带,既不是社会生活中处于积极地位的人物,也不是能够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角色。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政权的确立,文学创作中的劳动者真正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也因此而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
在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中,那些世世代代生活在吕梁山区的普通农民们逐渐觉醒。面对日寇的侵略,拿起枪展开生死之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在《小二黑结婚》中,由于人民政权的存在,使小二黑、小芹这样的青年有了追求自身价值的社会条件——不论是个人的爱情婚姻,还是民族的独立自主,等等。在20世纪50年代,集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三红一创”《红岩》《红旗谱》《红日》《创业史》等最具代表性,在这些作品中,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土地上的劳动者的自主意识被唤醒,创造性得到了激发。他们充满热情地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并显示出巨大的智慧与勇气。他们不仅是社会生活的主导者,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自觉者。劳动者成为创造新生活的主体,而不再是“别人生活”的配角,更不是社会生活与文学作品中的可有可无者。他们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价值追求,有创造新生活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这类人物形象的出现,与新中国的建立有着根本性关系。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的国度,是劳动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并为劳动者谋取根本利益的现实存在。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因而劳动者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主人公。
总体来看,这些主人公是具有超越个人利益因而具备崇高品格与独特个性的形象。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行为具有个人意义,比如对爱情的追求,个人家庭的影响,等等。但是,这往往是这些形象的起点而不是终结。在参与到浩浩荡荡的建设新生活的实践当中时,他们的精神境界、情感世界、价值追求总是要汇聚在更为广大、崇高的使命当中,并为之而努力、奋斗,甚至牺牲。如王愿坚关于红军长征的系列小说中,塑造了许多牺牲者的形象。这些红军战士虽然不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却是革命队伍中千千万万个战士的代表。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与操守。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生存当作最高的追求,而是把革命事业的胜利作为最高目标。在他们身上,不仅闪射出革命战士的光辉品格,也表现出人性当中最为闪光的内涵,是人性崇高品格与革命理想的完美统一。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作品当中,对改革的呼唤,以及改革者形象的塑造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他们从不担忧个人的得失荣辱,而是显现出能够体现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勇气与魄力。《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雷厉风行地推动改革;《新星》中的李向南,在与掺杂着个人利益的僵化保守势力博弈时显现出与时代需求一致的理想与情操。这样的人物形象一直延续至今天。虽然在表现手法上更显丰富多样,而其中的精神品格却一以贯之。
(摘编自杜学文《劳动者成为文学作品的主人公》)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劳动者之所以能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的确立有根本性关系。
B.劳动者成为文学作品的主人公,是因为作家想通过文学作品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的国度,由劳动人民掌握国家政权。
C.20世纪50年代,文学作品中那些生活在土地上的劳动者开始充满热情地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成为实现个人价值的自觉者。
D.今天的文学作品虽然在表现手法上更显丰富多样,但仍把刻画不担忧个人得失、把革命事业作为最高目标的人物作为重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文章三段都是采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劳动者成为文学作品的主人公的现状。
B.文章主要论述了劳动者的觉醒意识及超越个人利益而具备崇高品格与独特个性的形象。
C.文章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论述,将新中国成立前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类文学作品进行对比。
D.文章论证时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方法,以支持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各类文学作品当中,虽有对社会底层人们的描写,但劳动者还不能成为文学作品的主人公。
B.《吕梁英雄传》《小二黑结婚》通过追求民族独立自主和个人的爱情婚姻,反映出劳动人民已经有了觉醒意识。
C.只要具有超越个人利益、具备崇高品格与独特个性,劳动者就能成为文学作品的主人公,就更有教育价值、社会意义。
D.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作品中,劳动者已不再是“别人生活”的配角,更不是处于作品人物群雕中边缘地带的可有可无者。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
(3)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
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欧美国家早已有通过移动宽带、固网或WiFi等方式提供远程医疗的作法,不过4G远程医疗受网络带宽限制,较难提供稳定且实时的高画质视讯,造成某些使用上的不便。相较之下,5G可提高视讯影像的画质、稳定性与实时性,使服务与诊断之质量上升。
目前各种预测大多认为,5G于2023年后将达到一定程度以上的覆盖率,此时开始有大量的消费者改用5G取得各种连网服务,包括医疗,预期5G远程医疗将在此时进入大量使用阶段。此外,欧、美、日与中国等国政府,皆以政策推动远程医疗,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