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考前基础强化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100字,答案扫描。
昆明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考前基础强化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学者散文是指学者创作的散文,也包括具有学识与学养的“学者型”作家写作的散文。学者散文在表达上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但其思想本质是理性的,应当具有启蒙性。
学者散文是否具有启蒙性,首先看学者散文是否有深刻的思想,是否表现了文化批判的深度与力度。学者在散文写作前,要先建立认识与洞察世界万物的理性,一种自觉的批判理性。离开了理性的法则,也就抽掉了文化批判的灵魂。学者面对自己言说的对象,必须将自己“介入”文本,发表自己的立场观点,抒发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尤其在大众审美取代文学审美、作品变成商品、审美价值发生偏移和混沌的当代,学者散文的作者应该比一般散文家多一层理性思考,多一层理性的穿透,多一层诗性的智慧,用自己的学养和学识理性穿透历史时空,有针对性地去阐释各种各样的文化症结。然而,当代学者的散文创作似乎缺失了这种文化批判的理性,就文学学者的散文来说,经常见到的是复述式(复述著述内容)、抚慰式(友情慰问评点)、赞美式(浮夸溢美肯定)、棍棒式(主观武断否定)的批评。
这类散文缺失客观公正,与理性的文化批判相去甚远。作者的自我形象被自我遮蔽或者说自我被屏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不作为的悲哀。
“干顸”自我,是学者散文启蒙性的另一个方面。对自我进行“干预”,就是鲁迅所说的“自我解剖”,这对学者散文尤为重要。严格说来,自我解剖最重要的是要会批判自我“国民性”中“瞒”和“骗”的阿Q性。鲁迅对友人说过:“我自己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他将自己的“国民性”称之为“毒气”与“鬼气”。巴金将个人“国民性”中丑陋的东西,比喻为自己身上挤出的“毒疮”与“脓血”。鲁迅与巴金将本真的、赤裸裸的自我灵魂交给读者,这为文学史树立了严格自我解剖的典范。两位作家分别在“五四”和新时期的思想启蒙之中,率先提出启蒙主张并自我践行,都是为了批判全民族愚昧落后的国民性,而使整个民族通过启蒙觉醒过来。
(摘编自吴周文《学者散文的启蒙性与自我的精神启蒙》)
材料二:
从散文本体的角度看,学者散文是散文的正宗,也是散文文化精神的有益实践,它代表了当代散文发展的正确方向。首先,中国散文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即先秦散文,便是文史哲不分家的“杂文学”,学者散文的一个文体特点便是“杂”,其中既有记叙描写、介绍说明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者散文的创作者可以是学者,也可以是“学者型”作家,表达上感性理性皆可,但思想上是理性的。
B.学者散文是否具有启蒙性,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否具有深刻的思想,是否表现文化批判的深度和力度。
C.鲁迅说自己灵魂里有“毒气”“鬼气”,巴金说自己身上有“毒疮”“脓血”,体现了他们的“自我干预”。
D.对于当代散文中出现的某些创作倾向,学者散文能以其文体自觉,起到正本清源、匡正风气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第三段在论证时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作者观点得以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
B.材料二第一段从学者散文的文体特点、文体本质、创作原则三方面,论证其散文正宗的特性。
C.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时都用到了巴金的例子,都借以论证作家写作时应该真实、坦诚的观点。
D.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述都紧扣“学者散文”这一核心概念,但对它的内涵的理解是截然相反的。
3.下列各个选项不符合材料一中“学者散文”特点的一项是(3分)
A.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B.林徽因在《窗子以外》中写道:“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
C.徐佳在《落花时节又逢君》中写道:“那是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夜色中观赏牡丹花,李龟年率乐队在旁奏乐。”
D.陈平原在《学者的人间情怀》中写道:“读书人应学会在社会生活中作为普通人凭良知和道德‘表态’,而不过分追求‘发言’的姿态和效果。”
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学者散文”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的中学时代
夏丏尊
中学时代,是指十三四岁到十八九岁的一段。我的中学时代是三十年以前的事了,那时私塾是唯一的学校,我自幼从塾师读经书、学八股。到科举全废前的两三年,然后改进学校,可是未曾得过卒业文凭。
据说兄弟五人中我在八字上可以读书,于是祖父与父亲都期望我将来中举人点翰林,光耀门楣。我所读的功课是和兄弟们不同的,非读《左传》《礼记》等不可,他们不必做八股文,而我却非做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