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联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000字。
吉林省白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联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山东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儒家文化影响深远。以“仁”为内核的价值取向,以“忠”为标志的爱国情怀,以“义”为特征的做人品格,积淀形成了山东人民敦厚纯朴、忠诚团结、坚忍不拔、勤劳勇敢的鲜明个性和精神品质。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沂蒙根据地党政军民立足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熔铸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沂蒙精神。
一方面,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另一方面,孟子“政在得民”的“仁政”学说,荀子“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述,都把“民本”作为治政的重要理念。这两个方面相互交织、统一于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和革命实践:党为民爱民,人民爱党爱军,共同演绎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人间大爱。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的阶级利益羁绊。沂蒙精神所展示的正是家国关系的双向统一和高度融合,所诠释的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下的政党与人民的关系,所彰显的正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以及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对党绝对忠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沂蒙精神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忠”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理念,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继承发展了传统文化“忠”的理念,形成和完善了自己的忠诚观,强调要“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忠”,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忠”,体现的是党心民心的高度融合统一。在沂蒙根据地,党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惧牺牲、英勇奋斗,团结带领根据地人民开展减租减息、土地还家、发展生产、民主政治、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等,彰显了“忠诚于人民”的高尚情怀和责任担当。面对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山东军民不讲价钱、不讲条件,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彰显了“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和组织观念。忠诚于党与忠诚于人民高度契合,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是沂蒙精神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观的生动诠释,党政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钢墙铁壁。沂蒙精神所展现的共产党人的忠诚观,念古而不拟古,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忠”的价值理念的超越升华和创新发展。
(摘编自赵准《从精神源头和文化根脉理解沂蒙精神》)
材料二:
由民族歌剧(沂蒙山》改编的歌剧电影《沂蒙山》,呈现出从舞台艺术到电影艺术跨媒介改编后崭新的美学特色及独特的艺术魅力。
由王丽达饰演的女主海棠,作为贯穿全剧的核心人物,其间先后经历了新婚、虽不舍但依然深明大义送丈夫参军、义无反顾承担夏荷托孤重任、为掩护夏荷遗孤沂蒙只好牺牲自己亲骨肉、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文化在山东影响深远,“仁”“忠”“义”积淀形成了山东人民敦厚纯朴、忠诚团结等鲜明的个性和精神品质。
B.沂蒙根据地党政军民熔铸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沂蒙精神,这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密不可分。
C.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因此孟子提出了“政在得民”的“仁政”学说,荀子有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述。
D.马尔丹认为,人脸的特写镜头是展现一部电影的心理和戏剧含义最为有力的手段,也是电影最有价值的体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的阶级利益羁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B.王丽达成功塑造了一位敢爱敢恨、无私奉献的沂蒙母亲形象,这与其炉火纯青的演技和唱功密切相关。
C.党在沂蒙根据地彰显了“忠诚于人民”的高尚情怀和责任担当,山东军民彰显了“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和组织观念。
D.爱森斯坦和弗雷里赫都认为,电影是用声音解说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刻、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等画面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分)
A.战争年代,党政军民团结互助、水乳交融的大爱情怀,在“沂蒙红嫂”这一女性群体身上展现到了极致。
B.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从小地摊起步,历经市场变迁,借助“电商”和“一带一路”这双腾飞的翅膀,从容走向国际化。
C.沂蒙人民的战疫实践表明,沂蒙精神早已深埋在每个临沂人心中,已成为抗疫歼灭战中的制胜“法宝”。
D.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内化为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意识,沂蒙精神就是在齐鲁文化的熏陶下发育的。
4.沂蒙精神是有精神源头和文化根脉的,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
5.作为跨媒介改编的成功之作,歌剧电影《沂蒙山》具有哪些艺术特点?(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银匠满满
第代着冬
鹤游坪的银匠满满,十五岁那年去王官岭学艺,除了背着被褥、粮食,还揣着两颗九岁时换下来的乳牙。按照鹤游坪的习俗,换下的乳牙应该放在虚楼木柱的孔洞里,据说这样有益牙齿生长。满满等牙齿长出来后,把乳牙从孔洞里拿出来揣在身上,不时掏出来看上一眼,仿佛在看另一个自己。
满满的师父是个名声很响的银匠,传说他能打制出比蝉翼还薄的银片、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