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项突破:伏笔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技巧指导
- 资源简介:
约7350字。
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项突破:伏笔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技巧指导
技巧指导
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运用伏笔。伏笔是文学创作中描写、叙述的一种手法,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这种手法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谨严,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伏笔与铺垫的区别是什么呢?从表达作用看,伏笔主要是谋篇布局即结构上的技巧,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而铺垫是写作方法上的技巧,主要是对主要内容起烘托作用。
简单点说,所谓伏笔,就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文章开始写小佛郎士上学路上看到许多人在布告牌前看什么,并且交代最近一些坏消息都是从那儿传出来的,作者还顺便列举几例,如征发啊,打仗啊等等。那么,今天是什么消息呢?小佛郎士没有去看,不知道。作者暂不交代,我们读者也不知道,任情节向前发展。待到上课时,韩麦尔先生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阿尔萨斯和洛林已被普鲁士士兵侵占,韩麦尔、小佛郎士他们就要沦为亡国奴时,小佛郎士恍然大悟:为什么布告牌前会有那么多人!今天布告牌上什么消息,就不言而喻了。文章运用伏笔,往往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那么,我们在写作时,如何运用伏笔,前后呼应呢?
一、用物品设置伏笔。
莫泊桑的《项链》一文,以一串项链设置伏笔。作者为了使情节更加震撼人心,着意安排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项链是赝品。为使这一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作者在上文给了种种的“暗示”:佛来思节夫人把项链收藏在很显眼的地方,暗示它并不贵重;珠宝店老板称:只售出了匣子,未售出项链,也为项链是赝品这一结局留下余地。而这些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