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主题诠释与创新教育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主题诠释与创新教育
河北蠡县中学 张立青
摘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需要创新教育,即将跨入新世纪的中学语文教学更需要创新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特征要求语文教师创造出充满探索气氛的语文学习环境,为学生寻找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语文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到发现和超乎寻常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探究未知领域。培养学生怀疑的精神,否定成说的胆略,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文本意义解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诠释,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大部分教师固执于教参上的说法,在某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创新思维的先天不足和后天乏补。我们应该包容学生对作品主题的不同理解,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的不同理解。“否定成说,重新诠释”“肯定成说,再立新解”不失为文本的主题诠释时可取的两种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主题诠释 创新教育
当新世纪刚刚来临的时候,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21世纪的教育。我国政府早于1993年12月13日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向教育战线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1999年6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素质教育向更高更深的层次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因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担负母语教学重任的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学科的基础,为民族和国家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已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时代赋予我们光荣使命,而传统语文教学在世纪之初日益显得捉襟见肘,步履艰难。传统语文教学以培养继承型人才为目标,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以灌输知识为手段,以三中心(教材、教师、课堂)为基本教学特征,机械地知识训练,繁琐地条分缕析,不厌其烦地肢解语言,严重扼杀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