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2-2023学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2/23 19:46: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580字。

  楚雄彝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现代化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同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不发展、不作为,而是要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艰难,不能走老路,又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一定能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昂首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持续书写世所瞩目的文明史诗。
  (摘编自《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材料二:
  从20世纪启动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我国一直强调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西方现代化发展老路。经过多年积极探索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积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从历史视角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对文明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意义。在世界几大文明之中,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提炼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生态智慧,形成了道术相济的生态文化体系,为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支持。从当代视角看,要破解工业文明以来发展与环境的难题,走出“黑色发展”的迷雾,必须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曾详析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2020年11月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以及2021年10月的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都体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他指出,在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的发展中,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必须守好生态保护这条红线,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从长远来看,守护好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一方面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另一方面可以走出一条高质量、更公平、更安全、更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这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主席强调,实现“双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从国内角度看,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从国际角度看,是主动担当大
  (摘编自余泽娜《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化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要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B.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C.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是要以保护环境为主,就是要放弃经济发展,不要金山银山。
  D.材料二不仅指出实现降碳减污目标的时间,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意义,还指出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些措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多年积极探索与实践证明,中国一直完全借鉴“先污染后治理”的西方现代化发展老路的做法是不对的。
  C.推进“双碳”工作,实现“双碳”目标,无论是从国内角度来看,还是从国际角度来看,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D.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持续书写世所瞩目的文明史诗,需要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惠特曼
  B.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拜伦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周
  D.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4.“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出自老子《道德经》,意思是:明白和谐与平衡的道理叫作“常”,懂得如何处常不失叫作“明”,能认识到事物规律的常态,就是明智的表现。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5.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有事就不能瞒他【注】 丁玲
  自从胡泰的胶皮车被顾涌赶到了暖水屯之后,暖水屯的人就多了谈话的题材。
  暖水屯地势靠山,不是交通要道,附近几个村子都没有这样漂亮的大车。从前李子俊家里也只有铁轮大车。如今怎么顾二伯弄了这么部好车回来?有些好奇的人就去打听,也没有打听出什么新鲜事,好像只是因为八里桥的胡泰生了病,他赶不了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