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8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3/16 11:34: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9 总计:9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2090字。

  绝密★启用前
  南宁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选学”自唐代成为显学后,经过千余年的发展,面临着研究方法与角度的现代转型。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新选学”主要是指研究模式上从单一的文献研究转向文献与文学研究相结合,并且更加注重研究的理论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照此标准,骆鸿凯的《文选学》被认为是“现代《文选》学的奠基之作”。但亦有学者认为“新选学的开山祖师是黄季刚先生,而非骆鸿凯”。黄侃(字季刚)的《文选平点》颇见卓识,被誉为20世纪文选学的“一个高峰”,但由于其形式为评点,内容多校注,故被更多学者视为传统“选学”的代表。那么,黄侃到底是传统“选学”的殿军还是现代“新选学”的先驱呢?
  黄侃在《文选平点叙》中批评一些清代选学家的注释“其摭拾琐屑,支蔓牵缀之辞,以于文之工拙无与,只可谓之《选》注,不可谓之《选》学”。黄侃明确捉出了《选》注和《选》学的区分,所谓《选》注,正是指传统“选学”以校勘注释为主的文献研究,而《选》学则是指与“文之工拙”有关的文学研究。他显然是不满于一些清代《选》注的琐屑支蔓,而欲转向更高层次的《选》学。综观《文选平点》全书,黄侃的评点既有文字校勘、章句训诂、文史考证等文献研究,又有义理解析、文学批评等文学研究,实虚结合,已然形成了熔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为一炉的整体性研究模式,开启了从传统“选学”向现代“新选学”的转变。
  骆鸿凯《文选学》被认为具有现代转型意义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正是受其师黄侃的影响。据王立群研究,骆氏对现代“新选学”的开创性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但其中“对《文选序》的研究,对《文选》学史的研究,对《文选》与《文心雕龙》相互关系的研究”等三项都有明确承袭黄侃之处。如骆鸿凯对《文选序》体现出的选文范围和标准等进行了研究,他征引黄侃所言,并提出了相同的意见。骆鸿凯还在书中搜集并评介了各代《选》罗宏富,褒贬精当,体现了其对《文选》学史的研究。而对学术史的重视,正是黄侃治学的一大特色。在《文选》与《文心雕龙》相互关系的研究上,骆鸿凯坚持了黄侃对二书关系的认定及具体的对比方法,并推而广之。黄侃在《文选平点叙》中开宗明义首言:《文心》与《文选》“笙磬同音'。”骆鸿凯也认为:“《雕龙》论文之言,又若为《文选》印证,笙磬同音。是岂不谋而合,抑尝共讨论,故宗旨如一耶?”骆氏在书中揭示二书在文体分类上的一致性,黄侃则更早就揭示了《文心》文体分类对《文选》的影响。又如,骆氏将《文心》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与《选》文相互印证,而黄侃在解评《文选》时就格外注意参借刘勰的相关评论。
  毋庸讳言,黄侃《文选平点》形式上是随文评点而非专题论著,内容上仍以传统的文献研究为主,尚缺乏研究的理论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称黄侃为“新选学的开山祖师”未免过誉。但综上所述,黄著更早地有意识地从单一的文献研究转向文献与文学研究相结合,并直接影响了骆鸿凯《文选学》的产生,从这个角度讲,黄侃在20世纪《选》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确实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堪称现代“新选学”的引路人。
  (摘编自李婧《文献与文学研究相结合的“新选学”-从黄侃的研究谈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选平点》的内容偏向于以校注为主的文献研究,这使得黄侃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传统“选学”的代表。
  B.清代选学家的研究大多是以校勘注释为主的《选》注,而不是更高层次的研究“文之工拙”的《选》学。
  C.新选学的整体性研究模式体现在既有文字校勘、章句训诂等文献研究,又有义理解析、文史考证等文学研究。
  D.骆鸿凯继承了黄侃的治学特色,重视对《文选》学术史的研究,吸收借鉴了前人的《选》学成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第一段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接着深入讨论了黄侃对选学现代转型的贡献。
  B.全文从黄侃《文选平点》的研究模式和黄侃对《文选学》的影响等两个角度来展开分析。
  C.文章第三段通过将《文选学》与《文选平点》进行比较,论证了它们研究方法的异同。
  D.作者在文中旁征博引,引用详实丰富的文献材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学的现代转型体现了选学家们对《文选》这一古代著作文学价值的重视。
  B.唐代李善《文选注》主要从字词、章句、校勘等方面进行阐释,因此属于传统“选学”著作。
  C.基于《文选》与《文心雕龙》的密切关系,二书的研究者在今后可加强彼此间的交流。
  D.黄侃对《选》学现代转型的贡献仅次于骆鸿凯,不愧为现代“新选学”的引路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
  “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对中国各地民众来说,茶是必需品,他们对茶品有不同的需求。江浙一带喜绿茶,闽台地区好乌龙茶,在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人们习惯用黑茶制作酥油茶、奶茶等。
  “疏雨半晴回暖气,轻雷初过得新芽。”每年三四月,春回大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