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0题,约18710字。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20分)
材料一:
《小豆棚》是《聊斋志异》的仿作,已成不争的事实。清代中叶在山东地区仿效《聊斋志异》的作品相继出现,清代曾衍东所著文言短篇小说集《小豆棚》,就是其中的一部。此书有意仿效蒲松龄《聊斋志异》,却不是简单机械地模仿,而是仿中有变,继承中有创新,在写作体制上尤其如此。
在《聊斋志异》中,文章结构一般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在开头部分,对人物姓名、籍贯、家世、性格等基本情况作概括性介绍,旨在给大家留下一个大体性印象;中间部分采用几个事件或者是专门写一个完整事件,采用个性化的语言,集中塑造人物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结尾部分点出结局,有的采用“异史氏曰”的形式进行议论,作进一步内容或者感情上的升华。实际上,这种写作体制的源头应该追溯到《史记》,肖振宇认为,“在众多的模仿作品中,《聊斋志异》是模仿得最好、最为出色的”。
《小豆棚》作为《聊斋志异》的仿作,又在继承这种写作体制的同时,适当进行了创造。《小豆棚》正是得益于这种写作体制的继承,能够在短篇小说有限的篇幅中,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如此鲜明突出,栩栩如生,把情节表现得如此曲折跌宕,波澜起伏。如《太恨生》篇中,作者开篇点出朱云人长得好,风流倜傥,且妻“貌微寝,有麻”,并点出了“太恨生”这一称号的由来。至此,读者对朱云的基本情况已有大体的了解。在我们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朱云随后的所作所为就顺理成章了。文章主要围绕朱云图谋不轨,展开具体的故事情节;同样在最后,以七如氏的口吻进行了评论。再如《赵孝子传》篇中赵榛寻父这一故事,继承史传人物的写作体制,在短篇小说有限的篇幅内,成功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设计了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小豆棚》在写作体制上对《聊斋志异》的模仿。
在写作体制上,《小豆棚》进行模仿的同时也进行了适宜的加工改造,表现出对《聊斋志异》的突破,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比如文章开端,作者并没有一成不变地遵循先简单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家世等基本情况的套路。在《祈梦事征》篇中,文章第一段讲述于少保做梦的故事。纵观全文,此事与文章内容并无多大的关系,作者的目的是借助话本入话的形式,给读者一个调整心绪的时间而已。另外,在《刘祭酒》篇中以文章的写作缘由为开端;《常静莲》篇中,以写作背景为文章的开始等。
《小豆棚》在文章的结尾也有了不同的改变。在《聊斋志异》的文末蒲松龄以“异史氏曰”的形式继承了《史记》在文末以“太史公曰”的口吻进行评论的形式,并且超越《史记》就事论事的史论形式,对自己创作的形象所寓含的意义、叙事主体的思想主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延伸。《小豆棚》继续延承《聊斋志异》这些优点,并且在保持议论的独立性、完整性的同时,作者曾衍东还兴趣不减地进一步发挥创造,在文章结局议论之余,对文章内容、写作手法还进行自我点评,表现出文学意识强烈的自我张扬,这可以说又是进一步的发展。
(摘编自宋金民《<小豆棚>对<聊斋>写作体制的模仿与创新》)
材料二:
声乐是听觉艺术,学习声乐首先离不开具体的、实实在在歌唱的音响。我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那种传统的戏曲唱法代代相传,靠的是“口传心授”的方式——由师傅教徒弟。意大利早期学派,也是模仿式的教学方法。在声乐实际教学中,声乐教师给学生做示范演唱也是在向学生进行模仿的暗示。
声乐的演唱风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论何种演唱艺术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我国戏曲“口传心授”方式的影响,西方的一些国家也形成了模仿式的教学方法,声乐教师向学生进行模仿暗示。
B. 清代中叶山东地区出现了一系列仿效《聊斋志异》的作品,曾術东的《小豆棚》是其中模仿得最好、最为出色的。
C. 《小豆棚》的短篇小说在有限的篇幅内表现出丰富的内容,这使《小豆棚》继承《聊斋志异》的体制成为可能。
D. 《聊斋志异》的文章结构上大致可分为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其实这种写作结构可以在《史记》中找到依据。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豆棚》文末以七如氏的口吻进行评论,这与《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和《史记》中的“太史公曰”的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B. 《小豆棚》中各篇目之间的创作水平参差不齐,如《祈梦事征》篇大胆创新,而《赵孝子传》篇体制守旧,创作水平偏低。
C. 《小豆棚》中,作者不仅会对文中形象所寓含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延伸解读,还会对文章内容、写作手法进行自我点评。
D. 胡松华、吴雁泽等老一辈歌唱家都在模仿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属于自己的唱法,最终成为人民喜爱的艺术家。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仿中有变”的一项是( )
A. 张大千深入敦煌,日夜临摹敦煌壁画三年之久,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一代大师。
B. 杨丽萍的孔雀舞通过模仿孔雀的各种生活习性,然后再进行艺术加工,最终编排而成。
C. 模仿者在模仿时需要选取一个合适的模仿对象,没有一个合适的目标,模仿就是无本之木。
D. 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一开始都是照猫画虎,然后逐步过渡到独立表达成文的境地。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受我国戏曲‘口传心授’方式 影响,西方的一些国家也形成了模仿式的教学方法”错误。原文“意大利早期学派,也是模仿式的教学方法”,没有说西方的一些国家受到我国戏曲‘口传心授’方式的影响。
B.“曾衍东的《小豆棚》是其中模仿得最好、最为出色的”错误,原文是说“清代曾衍东所著文言短篇小说集《小豆棚》,就是其中的一部。此书有意仿效蒲松龄《聊斋志异》,却不是简单机械地模仿,而是仿中有变,继承中有创新,在写作体制上尤其如此”,并没有说《小豆棚》是模仿《聊斋志异》最好、最为出色的。
C.“这使《小豆棚》继承《聊斋志异》的体制成为可能”错误,因果关系颠倒。原文“《小豆棚》正是得益于这种写作体制的继承,能够在短篇小说有限的篇幅中,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如此鲜明突出……”是说《小豆棚》继承《小豆棚》的体制,使《小豆棚》的短篇小说在有限的篇幅内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
丁玲
家里的人,和着一些仓促搬来的亲戚,静静的坐在黑下来了的堂屋里。有着一点点淡青色的月光照到茅屋的门前,是初八九里的月亮。小到五岁的老幺也在这里,把剃了不久的光头,靠在他妈刘二妈的怀里,宁静的张着小小的耳朵听着,他并不知道要听些什么,他不过学着其他的人,所有的人,那么听着就是的。远远似乎有狗在叫。风在送一些使人不安的声音,不过是一些不确定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