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4/11 16:26:3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0 总计:2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740字。

  吉林省长春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以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与农民共富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重大现实议题,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难富起来的群体是农民。没有乡村振兴,不可能完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没有农民的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亦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乡村振兴是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和走向共同富裕大局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促使农民稳步走向共同富裕。
  首先,应将乡村振兴全面融入国家与地方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政策体系并全方位推进。就像深度贫困地区与绝对贫困人口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一样,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短板弱项仍集中在农民农村。因此,乡村振兴应当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导向,在巩固脱贫攻坚基础上实现全方位跃升,应当按照城乡统筹、优先乡村的取向将乡村振兴融入所有政策,形成政府、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同时发力的大格局,并遵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原则全面推进。
  其次,应继续用精准扶贫的理念指导乡村振兴并精准施策。乡村振兴是在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实现农村发展全方位升华的国家战略行动。脱贫攻坚成功实践的经验表明,乡村振兴也不能例外。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与乡土文化差异也很大,乡村振兴只有因地制宜才能行稳致远。因此,在目标明确和宏观政策日益成熟的条件下,当前特别需要找到适合各地的实践路径,拿出更有效率的行动方案,以持续不断地缩小城乡差距,不断促进并实现城乡居民共享发展。
  再次,要抓住三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要从重硬件投入转向软硬件投入并重,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大功夫。农村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普遍存在着缺教师、缺医生、缺农业技术人员、缺经营能手、缺乡村治理能人的现象。这种局面不仅难以实现乡村振兴,个别地区在摘掉贫困帽子后还可能因外援人员减少而停滞甚至返贫。可见,乡村振兴的关键正在从物转变成人,培养本乡本土人才并激发其内生动力至关重要。只有培养成百上千万有用的乡土人才,同时引导城镇人才下乡,才能满足乡村振兴对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是要从重经济建设转向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乡村振兴必须有相应的产业支撑,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乡村社会建设显得同等重要。因为社会建设如果总是滞后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将陷入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状态,物质丰裕不可能自动带来精神丰盈,进而会出现内生动力弱化、乡风文明衰退、凝聚力衰减,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乡村振兴中应当提升对乡村社会建设的重视程度,特别是要促使乡村治理、社会服务与乡风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这才是符合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共同富裕要求。
  三是要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2035年要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实际上已经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清晰的预期,但还需要尽早确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间表与路线图,特别是需要尽快扫除阻碍城乡之间人员、货物、资金、信息、技术、服务等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壁垒,真正实现城乡之间良性互动、一体繁荣,稳步迈向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
  总之,中国制度的确定性,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忽略乡村现代化,走向共同富裕的进程更不会让农民掉队。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只要形成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大格局,运用好精准施策的武器,亿万农民一定能够伴随乡村振兴而步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美好境界。
  (摘编自郑功成《以乡村振兴引领农民共富》)
  材料二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未来农业发展需要加快整个农食系统向高效、高值和绿色方向转型,围绕县域发展的制度创新、科技进步和市场化改革将继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短板弱项仍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与绝对贫困人口。
  B.社会建设如果总是滞后于经济发展,如内生动力弱化、乡风文明衰退、凝聚力衰减等,将导致乡村振兴陷入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状态。
  C.未来30年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首要工作是加快整个农食系统向高效、高值和绿色方向转型。
  D.促进县域发展将对加强农业内部分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缩小工农、城乡劳动生产力差异起到关键作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乡村振兴应当依靠政府、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同时发力。
  B.引导城镇人才下乡与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为加快城镇化提供条件,都是谈满足乡村振兴对人才的迫切需要。
  C.找到适合各地的实践路径,以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与县域经济发展要带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城乡统筹发展并不矛盾。
  D.农业现代化需要整个农食系统转型,但“口粮绝对安全、主要农产品供应自主可控”仍是重要基础和保障。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乡村振兴”的一项是(3分)(    )
  A.复旦大学熊易寒教授认为,在农村自主发展的条件下,要加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和再分配职能,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农民在权利和福利层面与市民等值。
  B.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跃高认为,世界已经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东北地区要依托有利条件,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期,建成中国生态文明先导区,具体而言,即是要发展全域有机农业。
  C.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特聘专家吴江认为,破解东北人才困境的关键需要提升我们现代治理能力,从人才管理到人才治理,仅一字之差,却是人才战略实施根本反映。
  D.著名“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认为,推进东北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是生态资源再定价进入到生态经济新阶段的重要手段。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近代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面对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请从“乡村振兴”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鸟
  [波兰]布鲁诺•舒尔茨
  黄色的冬日来了,充满厌烦。雪像一条磨得露出织纹的旧桌布,尽是窟窿,铺在铁锈色的大地上。桌布不够大,有些屋顶没有盖住,这些屋顶就这样屹立在那里,黑色和棕色,木瓦顶和茅草顶,它们像一艘艘方舟,控制着像汪洋大海似的被煤烟熏黑的顶楼。扫烟囱的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