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2023届高考模拟联考语文试卷(4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9180字,答案扫描。
绝密★启用前
吴忠市2023届高考模拟联考试卷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商周时期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的青铜器铭文,体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书写文化。相比于其他文献,铭文能基本反映书写的原貌,因而对研究中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思想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商周铜器铭文的书写之所以如此繁盛,除了物质条件的进步与社会需求等因素外,思想、情感层面的追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用文字进行书写是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的大事,因为它代表着思想、情感的传播可以灾破时空的限制。《墨子兼爱(下)》提到,今人不与“先圣六王”同时,却能了解其德行,“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书写之于思想传承、文明演进的价值。而在“传遗后世子孙”方面,铜器铭文(即所谓“金石”“盘盂”)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当古人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之后,青铜材质所具有的永存性,便寄托了他们对“永恒”的希冀,或者说是对生命“不朽”价值的追寻。
中国早期关于生命价值的体认,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三不朽”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晋范宣子与鲁叔孙豹讨论何谓“死而不朽”。范宣子认为,自己家族自古至今皆有官职,这便是不朽。但叔孙豹认为这只是“世禄”,并非不朽,真正的不朽应如鲁国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即死后其言论仍能流传后世。进而他便论述了“三不朽”的观念:“约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即当时人们认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德、功、言三者的树立与传承,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崇高价值。此种“生命价值观”后为儒家所继承并发扬,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思想底色。当然,“三不朽”的价值观并非《左传》所创,它应来自更久远的传承,并有逐步演化的过程,这一点便可从铜器铭文的发展中找到线索。
最早的铜器铭文非常简单,有的仅由一个或数个名词组成,稍复杂的也仅是一个主谓句。商代晚期才有长篇铭文,其主要进步是能完整叙述一连串事件且有清晰的因果联系。比如《殷周金文集成》铭文有四十七字,叙述器主参与一项军事行动有功因而受到上级的赏赐,又因此制作了铜器以祭祀、告慰其亡母。显然,这类铭文的书写重心是“功勋”与“赏赐”,它代表着主人最有价值的荣誉,因此他希望通过铜器精确地传达给祖先或后世。故而,此类铭文往往具备严密而完整的因果叙事。事实上,商周铭文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因为对当时的贵族来说,用铭文记录其所立的功劳和所受的封赏,不仅是其人生价值的展现,也是其家族政治地位的宣示和保障。由此亦可见,“三不朽”中“立功”的价值观,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基础,也在铜器铭文中有充分的体现。
到了西周早期,出现了长达百字甚至数百字的篇章,不过大部分仍以纪功、纪赏为主。
综上,从青铜器铭文不同阶段的发展可见古人多样的生命价值观。这些观念在历史进程中逐渐演化、积淀,最终形成了“三不朽”说。这是中国早期对生命“超越价值”的深刻体认,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除此之外,铜器铭文中也有大量祈祷长寿、安康以及享乐的话语,这说明古人对生命自身的现实价值也并不忽视。正是丰富的生命价值观,造就了中国早期文化多彩的面貌,也奠定了此后中国人基本的人生价值取向。
(摘编自姚苏杰《从青铜器铭文的发展看中国早期的生命价值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铭文内容丰富,能反映书写原貌,所以对研究中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等非常重要。
B.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德、功、言三者的树立与传承,并不排斥追求“世禄”的不朽、崇高。C.“三不朽”说的生命价值观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为儒家推崇并逐步得到发扬光大。
D.“三不朽”中“立功”的价值观,在铜器铭文中有充分的体现,高于“立德”“立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青铜器铭文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有承载古人思想、情感的无可比拟的优势。
B.文章通过论述不同阶段的青铜器铭文发展,表现出古人多样的生命价值观以及最终形成的“三不朽”观念。
C.文章主要通过引用、举例等论证方法,论证了从青铜器铭文的发展中看生命价值体认发展过程的观点。
D.文章运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逐层深入论述,结尾处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再次肯定青铜器铭文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人不与‘先圣六王’同时,却能了解其德行”,是因为文字书写可以使思想、情感的传播突破时空的限制。
B.最早的铜器铭文非常简单,有的仅由一个或数个名词组成,没有长篇铭文,由此可知“三不朽”的价值观并非《左传》所创。
C.长篇铭文完整叙述一连串事件且有清晰的因果联系,因为主人希望通过青铜器铭文将自己的荣誉价值精确地传达给祖先或后世。
D.古人对生命自身的现实价值也并不忽视,并非只追求德、功、言三者的树立与传承,这一切都是古人丰富的生命价值观的体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堆叠式消除游戏“羊了个羊”火遍全网,让玩家们连夜奋战“痛并玩着”。“羊了个羊”第一关为教学关卡,从第二关开始,难度就跳跃到“史诗级”。号称不足0.1%的通关率,瞬间激起了大家强烈的“挑战欲”。此外,为省份而战的玩法,更是引起大家“我为家乡争光”的荣誉感,和不拖家乡后腿的胜负欲,纷纷迎难而上。短时间内玩家集中涌入,火爆程度远超预期,导致游戏服务器接连崩溃,致使游戏公司不得不重金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