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2023届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语文试题(梅州二模)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080字,答案扫描。
启用前★绝密 试卷类型:A
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语文试题(梅州二模)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文艺创作规律的重要观点,从20 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国的文艺界进行过持续的讨论,形成了共识,文艺创作的实践尤其是叙事文学的创作也都认同这一创作的理念,并按照这种理念去进行创作。进入新时代,这一理论话语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多次提到要重视文学典型人物的创造,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他从典型人物代表时代的艺术高度以及代表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的高度,指出了塑造新时代典型人物的重要价值。他指出:“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一切有追求、有本领的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习近平对典型与时代的关系、典型与创作者以及创作者与阅读生活的关系、典型与文艺作品审美感染力的关系作了更富时代性的揭示,对我们在新时代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摘编自蒋述卓《责任与使命:建构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材料二:
如今,类型化和同质化的创作引起了相关领域内文艺研究者和评论家的警惕,有鉴于此,学者们提出,应重新确立典型论作为现实主义核心创作方法与评论依据的重要地位,重启典型人物、典型形象、典型环境等经典概念,促进文艺典型再构型,承托文艺创作、文艺评论发展的新趋势。当代的一些优秀作家,例如王安忆、陈忠实、阎连科等,一直在探索着人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文艺创作规律的重要观点,这一理念在当今文艺界仍有较大影响。
B.习近平高度肯定了典型人物的价值,认为典型人物是文艺作品的生命之所在,如果塑造的人物不典型,作品就没有生命力。
C.王一川并不赞同从个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界定“典型”范畴的内涵,认为个性化限制了对更深层次内涵的探寻。
D.观众对真相有强烈的求解欲望,当这种欲望被艺术家捕捉到时,就有可能成为典型范畴中蕴藏的真正的“元叙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典型理论,前者侧重于论述典型人物的塑造,后者侧重于对典型理论的探讨。
B.重启现实主义的典型论,目的在于遏制当今文艺创作中出现的较为严重的类型化和同质化现象。
C. 荷花淀派孙犁塑造了“水生嫂”,山药蛋派赵树理塑造了“小二黑”,表明不同流派都可塑造出典型人物。
D.发现“典型”理论的新价值,挖掘“典型”范畴的新内涵,有助于建构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
B.《水浒传》写了很多急性子,如鲁智深、李逵、武松等,但都“一毫不差,半点不混”。
C.抗日剧《一个鬼子都不留》中,主角们用弹弓、杀猪刀、飞针、石块等将敌人打倒。
D.脱贫攻坚剧《山海情》以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熔教授为原型,塑造了农林专家凌一农的形象。
4.为何要重启典型人物的探索和研究?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5.请根据材料二,从“典型”范畴的规定性的角度分析电视剧《狂飙》走红的原因。(4分)
《狂飙》以近年来扫黑除恶常态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政策背景,对官商勾结、权钱交易、黑恶势力与保护伞狼狈为奸等敏感话题进行了大胆深入的探讨。作品通过讲述以一线刑警安欣为代表的人民警察,与以高启强为代表的黑恶势力展开长达二十年生死搏斗的故事,将人性的复杂多面、扫黑除恶任务的艰巨和社会现实的严峻表现得深刻宏阔,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关注热点、反思现实、展望未来的舆论热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邵伯闸①
徐则臣
老夏提醒,前面就是邵伯古镇和邵伯闸。房屋和村镇陆续出现在河两岸。大大小小的码头多起来。南方的建筑恍恍惚惚地倒映在水里,看不清的行人和动物也在水里走动,仿佛运河里另有一个人间。按照计划,他们得在邵伯镇上置办一下给养,备足了再去等候过问。
河道悠长,拐个弯,果然看见遥远处一片辽阔的水面。那片大水上密密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