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860字。
初二名著复习
整理人:周波
初二名著复习之一《水浒传》
(一)作者简介:《水浒传》为施耐庵所作,施耐庵(约1296---1370),元末明初作家,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原籍江苏,有关他的生平很少。施耐庵约于元末明初至顺二年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苏州写作《水浒传》〉。
(二)创作背景:《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长期以来民间的集体创作和作家艺术加工的产物。故事大约发生在北宋年间,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这就是《水浒传》的创作素材,有关此次起义,史书皆有零星记载。起义声势浩大,但后来失败,义军因而有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此背景下,施耐庵`集其大成,在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再创作,终成长篇章回小说。
(三) 主要内容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而且有很大成就的长篇小说,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水浒传》的内容极为矛盾复杂,从它的结构可分为两大段。前七十回是第一大段。这一段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即抨击统治阶级的腐朽残忍和歌颂起义英雄的反抗行动。七十一回以后,写受招安、征辽、征方腊,是另一大段。前半写人民反官府,是反映阶级矛盾的;后半写忠臣反奸臣,则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宋江被招安以后,水浒英雄始终受奸臣排挤、打击和陷害,最后宋江等被奸臣害死。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古代农民起义的英雄传奇,塑造了众多的英雄人物。这部小说在结构形式上十分独特,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常常把一些人物和故事用几个章回集中起来叙述,“人与事俱来,又与事俱去”,所以人们称之为“串珠结构”。
《水浒传》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同时还以梁山聚义故事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古代社会风俗史。小说不仅揭露了封建社会朝政昏庸、奸佞当道、君嬉臣恬、官吏枉法、盗贼四起等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更着力于描绘城镇市井的风俗民情、节令风光,市井百姓的人情往来、邻里纠葛,猾吏狱卒的残忍奸诈,勾栏瓦肆中流浪艺人的颠沛艰辛,以至民间婚外奸情、巧取豪夺等诸多情状,至于江湖上勾当,诸如杀人越货、谋财害命、开膛剖心等等,则更是写得色彩斑斓,淋漓尽致。
(四) 主题思想
《水浒传》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在于它深刻的思想价值。小说把草莽英雄推进了历史舞台,写的是“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过程,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描绘了宋元之际的社会生活。作者以梁山一百零八将为重点,以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高潮、衰落、失败为核心,上至昏君佞臣,下至村野佃民,从城市到农村,触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