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23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9530字。
2023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有一个在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古代学子们并没有明确的毕业期限。夏商时期的学校制度无史料可考,西周“官学”——国学的学制,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有记载,当时的学生八岁进入“小学”学习“六艺”,十五岁入“大学”,培育道德素养、学习“修齐治平”之道。至于学子们何时毕业,《近思录》中说:“古之士者,自十五入学,至四十方仕,中间自有二十五年学,又无利可趋,则所志可知。”这些学子们需经过长达二十五年的学习生涯,直到四十岁才能踏入仕途,但这并不意味着二十五年就是固定的毕业期限,因为并非所有“大学”学子都能够步入仕途,相当一部分没有入仕的学子,即使学习的时间足够,也不能算是“毕业”。
西汉武帝时,在都城设立“太学”作为国家最高教育机构,立“五经博士”为教官,教授学生儒家经典。“太学”的学生来源主要有二:一是由太常进行选拔,《汉书•儒林传》载:“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二是各郡县地方高级官员推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这些学子经荐举进入太学后,每年参加固定的考试,成绩优异者即可取得做官的资格,“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从而顺利“毕业”。结合西周官学与汉代太学不难看出,科举制度出现以前,在政府官学学习的学子们不论年龄长幼,亦不论学习时间长短,从学校毕业的唯一标准就是入仕为官。
隋唐以降,随着科举制度兴起,中国传统教育制度也在逐步完善。唐代有六大官学,皆隶属于国子监,对所招收的学生有年龄规定:“凡生,限年十四以上,十九以下。”针对学习不同儒家经典的学子,官学也规定了不同的修习年限,如果学生没有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将被除名。对于在官学或地方私学就读的广大学子来说,科举是他们进入官场的必由之路。此时,他们毕业的标准由“入仕”转为“及第”,而每一届科举考试也就成了这些学子们的“毕业考试”。
宋承唐制,在唐代科举的基础上增设殿试一级,学子们只有通过殿试才能真正称之为毕业。明清时期,基本延续了这个标准,而又有其时代特点。此时,考中进士仍是学子“毕业”的正途,但因国子监监生的地位提高,学子们即使没有考中进士,只要进入国子监继续读书并通过考核,也能够取得做官的资格。清代还开设博学鸿词、孝廉方正等制科,作为选拔“非常之才”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但不变的是,学子们的毕业标准仍是入朝为官。
(摘编自邱涛《中国古代学子的毕业与毕业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举制度出现之前,即使学子们需经过长达25年的学习生涯,也不意味着能“毕业”。
B. 西汉武帝时,“太学”的学生要由太常和地方高级官员同时进行选拔和推荐。
C. 科举制度下,学子不分年纪大小和学习时间长短,从学校毕业的唯一标准就是入仕为官。
D. 唐代的六大官学对学生年纪没有具体的规定,十四到十九之间的都可以入学学习儒家经典。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为并列结构,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科举制度前后古代学子毕业的标准。
B. 文章资料详实,引证丰富,如引用《大学章句序》《近思录》《汉书•儒林传》的记载。
C.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手法,分别以唐、宋、清代的科举为例,证明各朝学子毕业标准的不同。
D. 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富有概括性和简洁性,作者用通俗的语言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议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商时期的学校制度现在无法查看史料考证,西周时期的“官学”则有史料可考。
B. 汉代太学里学子每年都有固定的考试,通过考试者可以做官,最高可以担任郎中
C. 唐朝时,可以把每一届科举考试看成是学子们的“毕业考试”,看其能否“及第”。
D. 明清时期,广大学子要取得做官的资格,必须进入国子监继续读书并通过考核。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同时”错误。由原文“‘太学’的学生来源主要有二:一是由太常进行选拔,《汉书•儒林传》载:‘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二是各郡县地方高级官员推荐”可知,文中只是说到“太学”学生的来源,但并没有说是同时进行。
C.“科举制度下”错误。由原文“科举制度出现以前,在政府官学学习的学子们不论年龄长幼,亦不论学习时间长短,从学校毕业的唯一标准就是入仕为官”可知,原文是说科举制度出现之前,而不是科举制度下。
D.“对学生年纪没有具体的规定”错误。由原文“对所招收的学生有年龄规定:‘凡生,限年十四以上,十九以下。’”可知,对学生年纪是有具体的规定的。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资源密集的产业,大飞机项目被誉为“现代制造业的明珠”。大型客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
大飞机项目的稳步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在C919众多供应商中,具备资金和研发实力的上市公司占有较大比重。据中国商飞统计,国内有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研制,包括宝钢在内的16家材料制造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