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桂林市、北海市5月高考语文联考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2题, 约10390字。
2023年广西桂林市、北海市5月高考语文联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考古学界针对“中国考古学向何处去”产生了激烈讨论。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考古学发生了巨变。除新发现、新认识之外,科技考古已经成为学术界普遍接受并大力推广的研究范式,也成为考古学的二级学科。
②二十世纪早期,地质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航空遥感等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便逐渐用于考古调查和研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碳十四测年,分子生物学等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为考古学注入了更多科技元素。北美新考古学派的兴起及其对实证主义的推崇,更是加速了科技考古的发展。
③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夏鼐为代表的新中国考古学家对自然科学方法的重视直接推动了动植物残骸、人类遗骸、冶金遗物、陶瓷制品等相关遗存的收集与研究工作,还建成了新中国第一个碳十四实验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启动开创了中国考古学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模式。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第一至第五阶段的推进,科技考古逐渐走向深入。
④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中谈到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时强调:“要运用科学技术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提高考古工作发现和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能力。”这为科技考古学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需要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学科规范几个方面继续发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三大体系”贡献力量。
⑤首先,科技考古需要继续深化与考古学的融合,加强科技考古内部各研究方向的整合。作为考古学研究的一种理念,科技考古的研究目标同样是还原古代人类的生活及其社会状况、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历程、探索社会变化的背景、原因与规律。因此,科技考古须秉持“从田野中来、到田野中去”的工作方式,即研究对象是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出土的遗存,数据解释须回到出土单位的文化背景,并赋予其考古学意义。科技考古学科内涵较为复杂,还将随着自然科学相关技术的应用而不断丰富。因此,必须要打破科技考古实验室内部的壁垒,凝练科学问题,以课题带动研究,努力聚焦、发挥特长,加强科技考古不同领域和方向研究人员的沟通,对重要遗址与区域开展全方位的科技考古综合研究。
⑥其次,不断创新科技考古研究方法。碳十四测年和古DNA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曾为考古学带来了两次革命性变化。在科技实力整体不断提升的今天,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是我国科技考古学科方法创新天然的宝库。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与考古学交叉融合的加深,必将助力科技考古学科快速发展。在科技考古的实践中,以项目与课题的形式带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考古是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用于考古调查和研究的考古学二级学科。
B.“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又商周断代工程”都采用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模式。
C.科技考古作为考古学分支,也要以还原古代人类的生活及其社会状况为研究目标。
D.科技考古极具交叉学科属性,从而使得研究者的学术背景与志趣千差万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③段交代了我国科技考古的发展历程,意在表明我国科技考古比西方起步晚。
B.文章第⑦段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论证了“必须强化科技考古的专业规范建设”的观点。
C.文章主体部分采用了层进式的结构,具体论述了科技考古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D.文章最后一段将科技考古过去与未来进行对比,阐明了科技考古的社会实践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碳十四测年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夏箱为代表的新中国考古学家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碳十四实验室。
B.要打破科技考古实验室内部的壁垒就必须加强重要遗址与区域开展全方位的科技考古综合研究。
C.吸纳自然科学相关学者加入考古教学与科研团队将有助于考古学信息提取、问题阐释能力的提升。
D.随着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学科规范的加强,科技考古将进一步拓展考古学研究领域、增强考古学的研究信度。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小麦在许多饮食文化中担任“主角”。提高小麦生产效率将有助于养活更多的人口,并降低相关农业成本。基因工程则有可能培育出具有人们所希望的特性的更好小麦品种。然而,不幸的是,小麦是最难进行基因改造的作物之一。这是因为,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