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舟》同步练习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080字。
7 生命之舟
维度a 基础知识
1 根据注音写词
鱼pái( ) 冲fēnɡ()舟 kùi()口
sì()nuè() zhànɡ()ài() fènɡ()命
2 这是一则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是以① 和② 为主要传播手段,其中,①
包括 、字幕、图表等,② 包括解说、 和现场效果。
3 概括本文的新闻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4 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索被困群众。
②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5 文章的标题是:“生命之舟”,这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说说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手法?
6 这则新闻报道了解放军、武警战士驾驶冲锋舟营救落水群众的过程,试着总结一下整个营救的过程。
维度b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下列新闻,回答问题: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贵州大学学生爱上邓小平理论课调查之一
近日,记者在贵州大学采访,遇到几位正在树荫下读书的大学生,
记者问,“两课”中,你们最喜欢哪门课?回答出奇地一致:邓小平理论课。
记者旁听了该校几节邓小平理论课,只见教室内座无虚席,教师讲解形象生动,语言朴实。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在学生宿舍,书架上、床头枕边,记者经常可看到摆放着《邓小平文选》。据该校马列主义教学部主任朱瑞基教授介绍,作为邓小平理论课延伸部分的专题讲座,我们已两易场所,由最初容纳70多人的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