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5:文学文化常识
- 资源简介:
约9080字。
专题05 文学文化常识
1.(2022春??广西南宁??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文化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B.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常规戏”。
C.“石”长度单位,十斗为一石;“寻”容量单位,八尺为一寻。
D.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名为“宫市”。
2.(2022春??河南鹤壁??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常流连于自然山水,以排解心中苦闷,写下“永州八记”,本文为其中一篇。
B.《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在写法上,《石壕吏》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进行升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只是“客观”叙述,没有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C.即席讲话,要根据特定的背景、场合决定说什么和怎么说,不宜长篇大论,要观点明确,针对性强。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也不能东拉西扯,离题万里。
D.《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中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
3.(2022春??湖北襄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春日温柔的风轻拂着翠绿的叶子”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B.“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C.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
D.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与孔子齐名,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4.(2022春??河北秦皇岛??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和其他四部儒家经典《诗》《书》《易》《春秋》并称为“五经”。
C.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叫古体诗,一类叫近体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近体诗。
D.《马说》的作者是韩愈,他与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5.(2022春??黑龙江绥化??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关于文体知识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话剧剧本主要有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B.《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是京剧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是黄梅戏代表剧目。
C.《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墨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D.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6.(2022春??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篇好的游记,往往具有知识性。《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中谈到长江考察热及中外勇士的探险,《一滴水经过丽江》中谈到丽江的历史,谈到东巴文字,都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
B.经典诗文表情达意有技巧。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白居易的《卖炭翁》没有直接发议论,但情感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
C.明朝魏学洢的《核舟记》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空间顺序介绍核舟。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按照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逻辑严密。
D.比和兴在诗歌创作中有时会兼用。贺敬之《回延安》中的“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是比兴兼用。《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也是比兴兼用。
7.(2022春??湖南衡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冬奥会展示了我国“二十四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B.小旦、小生、小丑都是戏曲里的人物角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滑稽人物。
C.河南民歌“信天游”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D.“黄发垂髫”指的是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