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中考学业备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9500字。
2023河南中考学业备考仿真模拟试卷(23)
语 文
考试时间1 20分钟,满分1 20分
一、积累??运用(共2 5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共6分)
回望三年,我们曾用智慧培养理想,曾用汗水扶植希望,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已经奠定了成功的基石。中考在即,抛弃一切幻想,丢掉所有(jiǎo)幸,100天,可以突飞猛进,可以硕果累累。我坚信,六月的辉煌必定属于朝气蓬勃、青春年少的我们。因为每一位父母都殷切期待,每一位老师都恪尽职守,每一位初三学子都在发愤图强。今日我们击缶起誓,明日我们(kǎi)歌而还!
(l)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奠定( ) (jiao) 幸
恪尽职守( ) (kai) 歌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默写。(共8分)
一个真正爱语文的人,能领略到自然的魅力。它是身处边塞时岑参目睹的冬景:“① ,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还是中秋佳节时秋瑾所见的秋色:“② ,③ 。”(《满江红》(小住京华));一个真正爱语文的人,能体会到文字的真谛。它是王湾在新旧交替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的感叹,还是王安石登飞来峰时“④ ,⑤__________。”(《登飞来峰》)的气概;一个真正爱语文的人,能汲取到前行的力量。它是李白仕途失意时“⑥_________,⑦____________”(《行路难》)的乐观自信,还是王勃与朋友分别时“海内存知己,⑧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宽慰旷达。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成为新闻人物是一种灾难。
②福克纳也称写作为“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
③写作如同一个遇难者在大海上挣扎,永远是孤军奋战,谁也无法帮助一个人写他要写的东西。这是一个真正有自己的东西要写的人的心境。
④因为文学需要安静,新闻则追求热闹,两者在本性上是互相敌对的。
⑤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正要写的东西,他就会喜欢成为新闻人物。对于他来说,文学不是生命的事业,而是一种表演和姿态。
A.③②⑤①④ B.①④③②⑤
C.⑤③②④① D.①⑤④③②
4.为深入了解河南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班级组织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完成。(9分)
(1)同学们收集到一些河南文旅宣传口号,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则,并简述理由。(3分)
①老家河南,豫见美好
②老家河南,一个来了都说中的地方
③一脉相承中华源,一品山水大河南
(2)七年级8班计划组织全体学生和部分家长到河南省博物馆研学,请你修改和完善下面的活动通知。(2 分)
通知
为深入了解河南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班级定于本周日举行“走进河南省博物馆”研学活动,早上八点钟统一乘车前往,请大家做好准备,按时到达。
七年级 8 班家委会
2023年4月25日
(3)参观“河南省博物馆”后,你收获颇丰,请结合下面的材料,用上“厚 重”“惊叹”两个关键词,向家长表达研学感受并为河南省博物馆作宣传。(50字左右)(4分)
【材料一】 河南博物院有馆藏文物1 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 000多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
【材料二】从仰韶文化点燃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到夏都二里头遗址揭开王国时代的神秘面纱;从贾湖骨笛跨越八千年的回响,到妇好鸮尊见证青铜时代的巅峰……河南博物院主展馆里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吸引人们驻足观看。许多市民和游客前来网红地“打卡”,在这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阅读鉴赏(共4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共1 6分)
最后一碟毛豆
吕志军
(1)夏夜的楼下是一溜儿小吃摊,串串、烤肉、炒米皮、胡南粉、炸鸡柳……十几家摊子把夜市烘托得热闹了近百米,每天晚上来这里宵夜的,十一二点才渐渐消停。
(2)我不太喜欢吃夜摊,觉得不卫生,但耐不住女儿央求,在一家鸡柳摊子坐下。鸡柳是女儿的挚爱.每次逛街,只要碰见必会买,要么捧着袋子要么边走边吃,要么带回家慢慢品尝。
(3)鸡柳摊子在夜市最西头,倒也清静一些,偶尔听见聚会朋友的猜拳声,已是隐隐约约的了。女儿和妻子要了鸡柳,又去别的摊子选吃的。不多一会儿,鸡柳、烤肉、其它的小吃纷纷上了桌a时间慢慢消磨着。
(4)这时,有一个特别的声音在旁边响起:“麦豆,卖麦豆。”
(5)是一个半大小子。胳膊上挎着一只竹笼,竹笼里铺着塑料纸,上面盖着毛巾。小子念叨着“麦豆,麦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