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第七次模拟考试高三年级语文科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18630字。
2022-2023学年下学期第七次模拟考试高三年级(语文)科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需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并粘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日渐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学各个角度,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库恩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指陈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研究经常受当时一些主题的约束。在主题转变时,科学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能避免受社会的制约。
人文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樊篱必须拆除。将来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而文化体系与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又会有更多的互依与纠缠。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
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
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
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
他认为,数学与物理的关系就像是在茎处重叠的两片叶片,重叠的地方同时是二者之根,二者之源。人文与科学之间又何尝不是人类心智中分离而又叠合的两个园地呢?
(摘编自许倬云《人文与科学之间》)
材料二:
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原来人文与科学彼此疏远的状态如今被逐步改变,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入。
B. “价值理性”属于人文文化的范畴,现代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往往都与它相关。
C. 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作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具有某些超越性的意义。
D. 人文文化可以引领科学技术的正确走向,提供给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理性和审美情趣。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对科学至上的盲目崇拜在19世纪之前并不明显,直到19世纪以后才渐趋严重。
B. 日益细密的现代社会分工造成了科学与人文的隔阂,我们需要积极地破除这种隔阂。
C. 相比科学技术,仁爱、诚信等中国古代的人文传统能更好满足人类人文层面的需求。
D. 科学在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前行势能,这使得人类的“价值理性”变得较为脆弱。
3. 对材料中所引用的论据,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斯诺《两种文化》的相关论述是为了证明人文与科学距离逐步变近的观点。
B. 杨振宁借用布莱克的诗句是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个学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
C. 作者引用池田大作“科学之眼”的论述是为了说明人文思想及方法的必要性。
D. 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反对使用原子弹是为了说明科学家应该保持价值中立。
4. 除了引用论证,两则材料还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5. 科学与人文时而对立,时而相融,你认为影响二者关系的因素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作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错误。由原文“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可知,原文说的是“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为未然状态。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翡冷翠①山居闲话
徐志摩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