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00字。
教育教学案例——
沉默,让我们做出心灵的选择……
百色市一中 黄庆芳
【案例】:
今天的这堂课上得有些尴尬。
在备课时,我打算将《我的空中楼阁》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分为三个部分,请三位同学来分段朗读。可是当我在课堂上将这个要求提出来的时候,只有一位男生A举手请缨。我有些意外,要知道,这个班可是年级文科的C班(文科的尖子班)啊,我笑笑,对着全班同学说:“如果没有第二位同学愿意朗读的话,那么将不得不由A同学和我一起来朗读这篇散文了。”这时,我看到座位中有几个同学稍稍抬起低垂的眼帘,有些犹豫的神情,可是一看到老师期望的目光,他们又退缩了。我又笑着鼓励:“朗读水平的高低并不是关键,老师希望听到的是你们自信的声音。我相信,昨天老师布置的这个朗读作业,你们都一定认真准备好了。但是,我不会点任何一位同学的名字,因为,我希望你们主动站起来。”话音刚落,平时表现较活跃的几位女生便有些跃跃欲试,相互对看了一下,目光也大胆地向我投来,然而却不敢站起来,也不敢举起手,只希望老师点到自己的名字。我仍遵守自己的话,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沉默的同学们,用微笑来等待“勇士”的出现。沉默,还是沉默,不管是平时较主动回答的同学,还是较沉静的同学,由于看到老师非要他们主动举手,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保险”的方式——沉默。
时间过去了两分钟,没有人打破沉默,看来,我的设想要泡汤了。心里有些失望,但我并没有将这份心情表露出来,而是按教学计划,请A同学朗读第一部分课文,然后由我朗读二、三部分。朗读过程中,我放下自己刚才有些不悦的心态,尽可能地将自己投身课文那优美的情境中,用抒情的语言为全班同学声情并茂地诵读了全文的大部分。朗读结束,全班同学都为A同学和老师的精彩朗读自发地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微笑着向全班同学深深地鞠了一躬,虽然没有一句责备的言语,但我仍似乎看到了一些同学脸上的愧疚和悔意。
这节课并没有按原计划进行,但课堂的效果却比原来设想的效果更佳。同学们不仅通过现场的朗读体会了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更重要的是,他们似乎还明白了一些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