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4440字。
名著导读 《昆虫记》 科普作品的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等了解《昆虫记》的作者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学会阅读科普作品。
2.能结合作品中的具体篇章或段落,把握《昆虫记》一书在语言和写作方面的艺术特色。
3.结合《昆虫记》体会科普作品中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作品中的具体篇章或段落,把握《昆虫记》一书在语言和写作方面的艺术特色。
2.结合《昆虫记》体会科普作品中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用其毕生的精力观察和研究昆虫,他足足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十卷本二百多万字的科普巨著。他不仅向我们揭示了鲜为人知的昆虫生活,而且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妙趣横生,可读性极强。这本书就像一块诱人的大蛋糕,随便你从哪个角度切下一小块,品尝起来都是美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昆虫记》,去领略这部“昆虫的史诗”的魅力。
二、教学开展
1.探究活动一:了解作者,走进作品。
名人眼中的法布尔
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融合热情与毅力,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令人感动不已。
——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
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埃德蒙??罗斯丹(法国剧作家)
《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巴金(中国作家、翻译家)
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他不去做解剖和分类的工夫(普通的昆虫学里已经说得够多了),却用了观察与试验的方法,实地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妙与愚蒙。
——周作人(中国散文家、翻译家)
创作背景
法布尔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爱好自然,经常观察昆虫的生活情况。他通过自学,考取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还为了拥有一个供自己观察研究昆虫的“实验室”,付出了许多年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荒石园”。法布尔在其中对多种昆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验,并以此为基础,收集了大量真实的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伟大的作品。
内容简介
《昆虫记》一书描述了各种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书中,法布尔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观照虫性,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散文式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常见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2.探究活动二:掌握读法,把握重点。
《昆虫记》作为一部科普作品,很多同学读起来觉得枯燥,但只要掌握了阅读方法,就能从中感受到“探索与发现”的盎然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