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00字。
诗歌鉴赏
【教纲考纲要求】
教纲指出“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诵读古典诗词,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
2003年考纲指出“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具体指:①能初步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②分析作品思路;③理解艺术形象;④评价艺术技巧;⑤鉴赏文学语言。
【命题特点】
诗歌鉴赏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鉴赏,自2002年起,只有古代诗歌鉴赏,而且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通观历年来古代诗歌鉴赏的命题,有以下特点:
1、材料都来自教材之外,涉及的典故多是教材提及的事件或人物,这有助于从课内外结合上考查学生。
2、注重对作品整体的读懂,包括词语、典故、句意。
3、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和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高考试题分类解说】
94——2002年全国高考题:
一、客观选择题:
(一)古体诗:
(94年全国卷)11.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
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解说】 这道题涉及陶渊明爱菊,诗歌创意,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知识,答案为C。诗歌的三四句只是一般性叙述,只说明菊花凌寒,比他花后开,并没有“突出渲染”菊花的高洁气质。既不是描写,也不是议论。
(95年全国卷)11.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解说】正确选项D。李清照这首词仅33个字,虽通俗如话,但情浓意深,从全词看,抒发了深闺女子暮春伤感的愁绪。A是正确的。B项是对炼字炼意的鉴赏。词中的“绿”、“红”、“肥”、“瘦” 表现了作者炼字的独到之处,准确地反映了作者惜春之情。C项是对该词思路的总结,也是正确的。D项错误,因为作者为寓情于景,融情于物,迂曲含蓄,而不是直抒胸臆。
(96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0—11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
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