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三中、柳州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9/18 14:39: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96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新冠病毒导致很多患者嗅觉失灵,这是一个医学事实,也是一个有哲学“味道”的事件。新冠病毒感染鼻腔导致炎症,进而损害神经细胞。可用于向嗅球发送气味信号的轴突的数量急剧减少,进而引起患者的嗅觉感知减弱或完全丧失。新冠病毒大流行精准打击了现代社会系统。全球化模式下,新冠病毒“使各地的医疗系统、社会管理系统、经济运作和相关物质资源系统猝不及防而陷入困境,使传染病由单纯的疾病问题变成了社会、政治和经济互相叠加的问题“。
  嗅觉失灵还影响着我们对味道的感知。“眼耳鼻舌身”对应着“视听嗅味触”的感知体验,视觉和听觉关联着光波和声波的“形式”,通常能如实表征环境中的对象和属性。相比之下,味道至今仍是可疑之“魅”:嗅觉、味觉和触觉三种感知模态相互作用,环境中的化学“质料”与主观心理预期发生互动,才让我们拥有丰富的味道体验。味觉是奇特的,因为舌头能提供的,只有咸、甜、酸、苦、鲜和金属味。然而我们在品尝美食时,却能感知松脆的酥饼、软糯的玉米和甜腻的蛋糕。舌头没有酥饼、玉米或蛋糕的味觉感受器,这些可识别的味道,也不能从基本风味中炮制出来。味觉的感知对象是“风味”而非“味道”。丰富的味道,必须借助嗅觉和触觉。
  嗅觉与视听感知系统不同,嗅觉受体直接接触环境,不仅是环境物质进入身体的“守门人”,在寻求配偶、躲避危险、调节情绪和唤醒记忆等方面,嗅觉更是起着关键作用。心理学上有一种“普鲁斯特现象”,说的是气味能够唤醒久远的回忆。嗅觉是唯一不经丘脑直接投射到杏仁核的感知系统,气味记忆因而持久不衰,这大概是普鲁斯特现象形成的原因。难怪诗人北岛会写道:关于北京,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味道有赖于我们主观的“心理建设”,然而现代人的生活却是越来越“没有味道”。事情就像毕•威尔逊指出的那样,现代人的饮食往往在一种“感官断线”的状态下进行:你用手机下单一顿晚餐,食物藏于包裹内送达,在准备吃下第一口前,你看不到甚至闻不到它们。
  (摘编自王球《作为祛魅的“祛味”》,有删改)
  材料二:
  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有了特定的嗅觉表达,已经认识到嗅觉在多种场合有着不同的运用。鼻子作为嗅觉器官,早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如《荀子•正名》的“香、臭、芬……自以鼻异”,《孟子•离娄下》的“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系统中,味道仍是可疑之“魅”,是因为味道的获得并不只是借助味觉,的它需要多种感知模态相互作用和主观心理的参与。
  B.因为嗅觉受体直接接触环境,所以嗅觉在人寻求配偶、趋利避害、调节情绪以及帮助人们回忆过往事情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C.人们对嗅觉的表达与在祭祀场合的运用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当时对“臭”的理解,既泛指各种气味,也专指某种特定气味。
  D.嗅觉常被用于宗教祭祀场合来满足祭祀神灵的需要,例如,虞舜时期的人们往往生用气味来歆神,周人也用有香气的酒灌地来祭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病毒可能引起患者嗅觉失灵,其流行也精准打击了现代社会系统。
  B.人们能对气味长期记忆是因为嗅觉不经过丘脑直接投射到杏仁核上。
  C.人们祭祀时选用的牲血、生牲肉等物的“生气”属于“腥膻恶臭”。
  D.嗅觉在现实中能趋利避害,其文化也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和伦理学价值。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画横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A.《礼记》中提到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主导气味,如春天多膻味,秋天多腥味。
  B.古籍中记载了许多能发出气味的植物,如《诗经》记载了椒、蒲、荷等。
  C.《楚辞》中用香草(桂、芷等)比喻贤臣,表达了诗人对君子人格美的追求。
  D.《尚书•君陈》中提到了“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即用美好的气味来祭祀神灵。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气味的成语,有“流芳百世”“香稷馨香”“兰桂齐芳”等,也有“如蝇逐臭”“臭不可当”“遗臭千秋”等。为什么这些成语会流传千年而不绝?请结合材料二加以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题,16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木傀儡戏(节选)
  沈从文
  ①二月八,土地菩萨生日,街头街尾,有的是戏!土地堂前头,只要剩下来约两丈宽窄的空地,闹台(指开台锣鼓)就可以打起来了。这类木傀儡戏,与其说是为娱那土地一对老夫妇,不如说是为逗全街的孩子欢心为合适。捐钱时,大多都是论家中贫富为多少的;惟有土地戏,却由募捐首士清查你家小孩子多少。像我们家有五个姊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